經濟部20日公布最新外銷訂單統計。統計處表示,受到全球通膨、升息等壓力,終端需求仍不振,客戶持續進行庫存調整,再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去年同期,導致2月外銷訂單421.2億美元,年減18.3%,呈現連續6個月負成長。
2月外銷訂單表現低於預期,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市場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低迷狀況超乎預期,以及中國解封後並未出現明顯需求。展望未來,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雲端資料中心,以及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與企業數位轉型需求持續擴展,雖然有助於挹注接單動能,但通膨、升息壓力仍存,俄烏戰爭及美中科技戰未見緩解,恐制約全球經濟成長力道。
統計處預估,3月外銷訂單金額將落在480億至500億美元,年減20.2%至23.4%,第一季為1,376億至1,396億美元,年減少19.3%至20.5%
黃于玲表示,統計處也針對廠商進行中國大陸解封對訂單影響相關調查,經調查有效樣本1,923家廠商後,發現有7成廠商認為2月接單不受中國解封復工影響,主要還是受到全球經濟走弱影響,另有9.6%的廠商認為中國大陸解封有助於訂單增加,也有5.5%的廠商認為會影響訂單減少,整體調查發現,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並沒有因為解封而出現報復性反彈。
黃于玲解釋,中國大陸內需商品部分成長不大,但是在餐旅部分卻有明顯反彈,這也跟各國解封後狀況一樣,民眾心態就是先把錢花在民生消費。這現象也反映在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的接單情況,2月訂單金額年減35.5%,連續11個月負成長,累計1、2月165.9億美元,年減41.1%,減幅為歷年同期次高。
2月來自美國的訂單131.9億美元,年減12.6%、連續4個月負成長。累計1、2月281.7億美元,年減13.7%、減幅為歷年同期次高;來自歐洲的訂單91.9億美元,年減13.1%,但累計前2月225.7億美元、年增3.1%,已是連續3年同期呈現正成長。
至於來自日本的訂單25.7億美元,年增5.5%、前2月53.3億美元,年減0.8%。黃于玲解釋,日本單月出現年增,主因為電子產品增加13.8%,日本對於晶片的需求增加,汽車出口擴增也挹注晶片需求,再加上筆記型電腦的換機潮需求,也讓資通訊產品出現需求。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