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恐到頂,近期債券市場投資火熱,受益人數1年來從7萬多人增加至27.2萬人,而國內首檔債券ETF元大美債20年(00679B),自去年第4季以來受益人數呈現翻倍成長,而增幅超過10倍的更有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等5檔,投資達人「小股東的大投資」撰文「為什麼你應該買債券ETF」分享,點出一重要關鍵,只要穩穩抓住一條線,勝率就超高。

《工商時報》報導,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表示,目前國內ETF基金規模中有一半是債券ETF,過去主要以法人投資為主,但隨聯準會提高基準利率,債券ETF成為投資人的追捧,00679B到上周為止受益人數已經超過8.5萬人,和去年底5.1萬人相較超過3.4萬人,成長幅度逾40%。

另外今年以來受益人數超過10倍的ETF則除了00772B外,還有元大投資級公司債(00720B)、中信優先金融債(00773B)、FH公司債A3(00789B)及國泰投資級公司債(00725B)等5檔。

對於2023年為何投資債券火熱,去年領息200萬的投資達人「小股東的大投資」表示,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債券殖利率」變好了,好到可以達到5%以上。

債券型傳統基金內內扣費用高,恐吃掉10%利潤

他說,過去投資專家總要大家分散投資才能分散風險,因此衍生出「股債六四比」的概念,但在2018年之前,買債券最方便的是「債券型傳統基金」,但「這種把賺取那麼一小點利息都送給基金經理人的事情,我是受不了的」,直到2017年00679B的出現。

但一開始00679B並未受到投資人青睞,原因無他,就是殖利率吸引不了人;其次就是ETF內扣費用的問題,因為僅3%的債息還要扣掉0.3%的費用,等於吃掉10%的利潤,所以當時他的方式,是買入微軟、蘋果、波克夏的債券,也買美國短年期國庫券。

「小股東的大投資」表示,這種投資方式的優勢是可靠且定期的現金付息及到期償還票面價,持有期間不用繳付經理人費用,並且收息不會就源扣稅,畢竟美國的利息稅率30%對投資人而言很傷。

直接買公司債有3大缺點,反是債券ETF只要守好1條線,獲利可被預期

但缺點則主要有3:一是交易限制,美債面額多為100美元,最小交易額100單位或1000單位,等於要拿出1萬美元或是10萬美元;第二是可選擇性不多,很多債券只開放專業投資人購買;三是雖然持有期間不用經理費用,但交易採議價搓合,往往存在1%~2%,甚或更高的買價價差。

隨著美國啟動暴力升息,債券ETF殖利率水漲船高,在台灣已然成熟的債券ETF正好適合投資人納入投資組合。

投資股票大家熟習80/20法則(80%會賠錢,只有20%的人會賺錢),但債券ETF卻是反著來,甚至高於80%的機率是可以賺錢的,只要抓好「成本線」,殖利率相對可以被預期。

就實務面,「小股東的大投資」表示,懶人投資現實面來看並不合理。畢竟可以簡單投資,但閉著眼投資、懶人都能賺大錢,這世界怎會有窮人呢?分散風險是亙古不變、經的起時間考驗的硬道理,昨日低風險優質金融股,今日都能變成燙手山芋,又豈知災難和明天那一個會先來臨呢!

本文獲得「小股東的大投資」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00679B #債券 #ETF #勝率 #受益人數 #升息 #美債 #公司債 #投資等級 #聯準會 #82法則 #00772B #00720B #00773B #元大美債20年 #中信高評級公司債 #中信優先金融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