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少子化、高通膨、低利率導致民眾憂心勞保破產,大多認為會比上一代更晚退,而且「通膨」可能會讓退休金縮水,未來不論年金打折或可能破產,都讓年輕一代惶惶不安,逾6成甚至提早退休規畫,然退休金該怎麼存?

若以65歲為退休年齡計算,平均餘命約為20年,20年期間的花費在扣除掉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金,需要自籌退休金部分其實不多,只要提早規畫、好好儲蓄與投資,一定不難達成,退休絕非是有錢人才有的專利,財經專家提出兩招加快退休金準備進度,包括盤點收入及支出、勞退自提提滿6%、依照年齡層選投資工具等。

盤點收入包括假設60歲退休,退休前剩下的15至20年間,若有定存、儲蓄保單等投資到期入袋,盡量將這些金流至少8成轉入退休帳戶中;盤點支出最大原則是量入為出,扣出必要生活開銷之後,完全轉換成退休儲蓄的額度,可以加快存退休金的速度。

勞退自提6%是針對想多存一點退休金的人,可在每月薪資6%的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等於將一個月薪資的12%存入帳戶中,且不計入提繳年度所得課稅;等到年滿60歲時,可向勞保局請領,而提繳年資滿15年則可以選擇一次領或月領,但年資未滿15年,只能選擇一次領。值得注意的是,在職勞工可以「增加自提」,提領時「避開虧損期間」或「晚點再領」,都有放大勞退金。

依照年齡層選投資工具方面,低利環境讓高殖利率股票、高收債、高息ETF等產品,成了投資人追捧的熱門商品,但每個年齡層承擔風險的能力也不同,故依照年齡來分配投資更有效率且安全,其策略為30歲者採定期定額存買股,領息再投入;40歲者調高配息部位,資產持續累積;50歲者不追逐高報酬,現金流力求穩定。

#儲蓄 #勞保 #勞退 #新制 #退休 #支出 #收入 #利率 #殖利率 #配息 #定期定額 #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