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受惠藥證、授權、臨床開發和獲利爆發題材,去年底總市值飆上1.47兆元,較十年前大幅成長逾5倍。法人看好在產業轉骨成功下,今年市值PK賽,也將進入高獲利/高成長的本益比與本夢族群的激戰,而市值逾300億元、跨入外資投資雷達區的生醫企業,也可望由目前的10家擴大至15家以上。
■產業轉骨成功,獲利爆發
以2月24日最新市值統計,藥華藥以1,519億元大贏合一的1,018億元,穩坐龍頭寶座;美時、保瑞則以高獲利躍居前五強;去年EPS達22.03元創新高的晶碩,市值313.6億元排行第九,獲利不相上下的精華,市值僅131.3億元,排名31;大黑馬漢達,則挾著今年有4張藥證上市,獲利三級跳題材,躋身外資雷達區,備受關注。
根據生策會統計,去年生醫(含興櫃)214家,總營收3,464億元、年增3.4%,總市值達1.47兆元,其中新藥股市值仍占台灣生技一半以上,急起直追的業績/獲利股,市值也不斷攀升中。
■產業獲利今年估成長38%
法人表示,去年生技獲利高成長公司是史上最多,初估整體獲利約235億~250億元,年成長約27%創新高;今年產業獲利估將再成長38%達到近330億元,並有機會在2025年突破500億元大關;其中,新藥族群2023年起將進入轉機,漢達、寶齡將躋身高獲利行列,藥華藥、中裕有 望營運轉正;智擎、台康生、逸達不排除有授權里程金挹注,都有機會再吸引資金競逐。
■類股走勢不再集中本夢族
由於長線獲利趨勢佳、題材多,加上再生醫療雙法可望過關、科技業卡位,帶進的資金潮,也將激勵類股走勢由以往過度集中於本夢族群的單軌行情,轉變為高獲利/高成長的本益比與本夢族群的雙軌良性輪動。
法人認為,生醫族群目前除藥華藥、合一、美時、北極星-KY、保瑞、台康生、共信-KY、中天、晶碩和漢達在外資投資的雷達區外,也是高獲利模範生的大樹、葡萄王、大學光、東洋、泰博、精華,解封概念股的麗豐;藥證和新藥解盲題材的高端、中裕、浩鼎、智擎、寶齡,也有機會掀起比價行情。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