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於立法院新會期開議的前夕,召開「地方財政業務聯繫會報」。新上任的莊翠雲部長於會中針對與會的新北市代表倡議,應就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進行檢討修正時表示,財政部對此相當重視,將參酌各方意見,審慎檢討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劃分。

論及有關財劃法的修法議題,其實已不算新話題。回顧過去,每逢地方選舉時,表示要爭取更多中央政府的統籌分配款以充裕地方政府財政,每每成為候選人的熱門政見。另外則是一旦內閣改組閣揆換人,地方縣市長,尤其是直轄市長,更是藉機喊話,要求應提增統籌分配款的額度,以紓解地方的財政困境。

然而,現行「財政收支劃分法」從民國88年修正迄今,已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卻仍不動如山,未見再次修法。何以財劃法多年未修?其中的癥結乃在於有關財源的獲取,在性質上本來就是一種「零和遊戲」。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垂直分配,抑或是地方政府間的水平分配指標,彼此之間不可避免的都會產生互相排斥的效應,因此想要形成共識的難度很高。從而包括歷任閣揆和財長也樂得以尚未獲得修法共識為由,迄未正式啟動修法。同時則以超徵的稅收做為政績,並假藉各種冠冕堂皇的政策名目大撒幣而不手軟。

財劃法未能與時俱進修法所產生的另一個衍生效應,則是因為依現行法,直轄市所能獲得的中央政府統籌分配款額度,遠遠高於一般的縣市政府。因而就出現原本只有台北和高雄兩個直轄市,這些年來則陸續增加了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以及桃園市升級成為直轄市。形成在不過36,000平方公里的台灣,卻出現「六都」並存的異象。而若不是去年九合一選舉前蔡政府力推的新竹市縣合併爭取升格為直轄市的規劃未能實現,則搞不好後續還有其他縣市也會「見錢眼開」的要假各種名目,爭取升格為直轄市的亂象了。

然而,儘管六都已經先後到位,但原先期待能夠比照北、高兩都得到高額統籌分配款的「新四都」,卻因為原來的直轄市統籌分配款出現「僧多粥少」的困境,即使已升格為直轄市,卻未能獲得預期的高額分配款。甚至連累在2023年所能獲得的分配款,相較2022年,台南、桃園分別減少了23.35億與26.08億,新北、台中與高雄則分別減少了34億~39億不等的歲入。至於首善之都的台北市,不知道是否因為蔣萬安而非陳時中勝選,以致2023年所獲分配的款項竟然較2022年一口氣減少了56.35億元。

財劃法修法既然尚未獲得共識,新手上任的莊翠雲財長只能溫馨的提醒地方首長,可以檢討調整屬於地方稅的財產稅稅基及稅率,以及建議以發行永續債的方式,取代因財源不足而向銀行申請融資的利息支出。然而,在財劃法中明列屬於直轄市或地方縣市的稅課收入或工程受益費收入等自主財源,地方政府因為怕引發直接的民怨,因此寧可不調高稅率,或不開徵工程受益費,而只是一味的要求中央應透過修法提高中央稅課收入的地方政府分配額度。至於在地方推動發行永續債,儘管北、高兩市已沒有公債發行法規,新北市則已有發行市庫券,但其他市縣對發債籌錢不只感到陌生,而且也擔心坐實債留地方的惡名。因此懲前毖後,莊部長所提供的解方,對於直接民選產生的地方政府首長,毋寧希望能夠透過修訂財劃法,合理調整地方所能分潤的稅收款項,才是治本之道。

至於莊部長16日的「聯繫會報」中一再提醒地方政府,紓解財政困境同時,一定要嚴守財政紀律,地方首長固然應該謹記在心而不可「馬耳東風」。但需要嚴守財政紀律的,豈只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更是不容輕忽。而如果相較於美、日、歐盟等不少國家明明已經債台高築,近年卻因為要遏制通膨,或應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困境,舉債額度逐年躍升。

以美國為例,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15日即提出警告,財政部在今年第三季恐將無法應付全部財政支出,除非國會能夠達成提高舉債上限的協議,否則拜登政府將無法正常運作並面臨債務違約的困境。是則台灣也許可以慶幸不至於及此,但在把財政紀律琅琅上口的同時,卻陷入債務違約困局,歸納起來與民主選舉制度導致當政者只在意短線抄作,而卻顧不得債留子孫的「迷思」有關。而台灣既不應只是個旁觀者,當政者更應信守「財政紀律」,該修財劃法就全力促成,才是避免陷入債務陷阱的不二法門。

#地方政府 #統籌分配款 #直轄市 #財政紀律 #財劃法 #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