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亞電(4939)積極調整體質,擴大車用、醫療等高階高門檻應用領域,並強化東台廠產線生產效能與認證,預計今年將可見明顯成效,亞電看好大陸解封後可望加速下游庫存去化,對今年營運「審慎但不悲觀」。
亞洲電材近幾年努力調整體質,一方面優化產品應用結構,擴大車用、醫療等高階高門檻產品,降低消費性電子產業比重偏高風險,另一方面強化東台廠產線生產效能與認證,加速使產線流暢,預期今年可望見到明顯成效,待訂單需求回升,營運可望重回成長。
大陸在去年12月宣布完全解封後,短期雖造成人力與生產量能的短缺,卻形成快速集體免疫、並推動景氣回升,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告最新1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1,顯示大陸境內景氣已較先前回升並重回擴張趨勢,可望帶動中國經濟與內需走揚。
亞電1月合併營收為7488萬元,年減51.59%,主要係因中國農曆新年集中1月所致。
亞電表示,雖然產業供應鏈庫存水位偏高現象雖仍存在,惟大陸疫情解封,農曆春節後將加快消耗電子供應鏈庫存水位,產業可望逐漸從谷底轉走揚,公司積極布局專利技術,持續投入材料研發,將透過既有合作夥伴,擴大產品應用範疇,推升營運重回成長,對於2023年營運,「審慎但不悲觀」。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