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之間的經濟對抗,已經讓歐盟處在風暴中心,其中降低通膨法案的目標雖是將大陸綠色產業隔絕在供應鏈之外,但歐洲廠商也受到牽連,專家感嘆,美國最優先考慮的是降低對大陸的依賴,但對歐洲、日本及南韓等盟友的影響,總是事後才想到。
去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降低通膨法案,促進美國境內製造能力、鼓勵廠商向美國或其自由貿易夥伴加拿大及墨西哥購買關鍵原物料,並且補助綠色產業與技術的研發與生產,其中補貼電動車、再生能源、電池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的做法引發歐亞國家強烈不滿,質疑美國違反WTO的規定。
New Straits Times報導,歐盟外交關係研究員Tobias Gehrke表示,該法案的主要目標是將大陸企業與組織排除在供應鏈之外,並降低美國對大陸的依賴,「美國最優先考慮的是大陸,但對對歐洲、日本及南韓等盟友的影響,總是事後才想到。」
Tobias Gehrke甚至直言,「我不認為美國想要懲罰歐洲,而是美國根本沒有考慮過歐洲。」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Cecilia Malmstroem也認同此看法。
Cecilia Malmstroem說:「我不認為這是針對歐洲的行動,但歐洲確實受到附帶的傷害,美國的主要目的是減少對大陸的依賴,比較像是川普總統時期開始的美中貿易戰的產物。」
曾任歐盟貿易代表的Pascal Lamy則提到,歐盟需要對華盛頓施加更多的壓力,因為降低通膨法案對歐盟造成的負面影響比攻擊大陸還要多。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