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元月期間亞洲石油進口數量又刷下歷史新高,但此一殊榮並非中國大陸所擁有。事實上,在歡度農曆春節的大陸反而買氣縮手,把第一名寶座暫時拱手讓給印度。
根據專業資料統計單位Refinitiv Oil Research數據,上個月,亞洲每日共進口2,913萬桶,比2022年12月2,622萬成長11.1%,也超過了11月所創的紀錄2,910萬桶。
自從中國大陸自去年底重開門戶以來,市場諸多報導都是表彰大陸會多麼地拉升原油需求。不過,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大陸元月每日進口約1098萬桶,比12月1137萬桶以及11月1142萬桶都還要低。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跟元月長達一星期的農曆長假有關。為了好好度過這個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部分貨物會選在2022年12月提早拉,也有的會延宕至2月再來處理。
中國大陸原油是進口不少沒錯,但還沒有像其經濟成長樂觀的預估值一樣,雙雙同步齊揚。專家學者解讀,市場信心增加往往會比實際真正需求要先反應。因此,貨物也會提早幾個月先安排進出口運送。
依此類推,中國大陸原油若要擴大進口量的話,可能會從3月開始,但還是有幾個面向要注意。首先,中國大陸旅遊是否增溫,農曆新年期間對燃料的需求是否維持下去。還是說,農曆新年假期已過,大陸民眾為了抗疫繼續待在家裡足不出戶。
中國大陸的新冠疫情應該不再會是負面因子,就像其它已經全面重開門戶的國家一樣。不過,對原油需求的復甦有多快,以及超越疫前的程度有多大,現在一切都還是未定在天。
在北京政府給予煉油廠出口配給後,便加大像是柴油、汽油等石油產品出口量。藉此可拉抬經濟活動以及增加煉油廠獲利能力。因為這些煉油業者可以從目前亞洲燃料豐厚利潤中分一杯羹。
只要中國大陸能拿到低價原油,然後將產品以具吸引力的價格再出口,煉油業者將繼續尋求最大出貨量。俄烏戰爭爆發後,受制裁的俄國無法將原油賣給大部分原先買家,故欲以極低廉的價格脫手,中國大陸也向俄羅斯購買愈來愈多原油。
根據前述調研單位Refinitiv統計,中國大陸元月每日向俄國進口203萬桶原油,高於12月152萬桶,使得俄羅斯超越供應量每日177萬桶的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國大陸最大原油供應國。
全球原油市場還有另個問題,那就是俄羅斯石油供應基本上與全球市場脫鉤,中國增加進口俄羅斯原油之下,是否會對全球基準油價,像是倫敦布蘭特等產生連鎖影響,值得觀察。
除中國大陸外,印度是亞洲第2大原油進口國,元月每日進口量創529萬桶歷史新高,高於12月478萬桶。至於俄羅斯已是印度原油最大供應國,元月每日數量為133萬桶,高於12月119萬桶。其實在俄烏開戰之前,俄國只是印度次要供應國。但開戰後受到歐美列強抵制,原本俄羅斯供給歐洲煉油廠的低價原油那塊缺口,就讓印度給替補上。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