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基金運用局昨(1日)公布去年勞動基金運用績效,基金收益數為--3,529億元,收益率-6.71%,基金局副局長劉麗茹對此表示,大家都用「虧損」形容,但基金是做長期投資,應該是用「獲利回吐」概念,虧損二字並不公允。不過此番話引發網友炸鍋,「為何政府官員語文造詣都這麼高?」。
去年整體勞動基金規模達5兆5,387億元,受到全球股債走跌影響,收益數為-3,529億元,收益率-6.71%,寫下自2014年勞動基金運用局成立以來最慘紀錄,依據新制勞退有效帳戶約1,225萬計算,去年平均每位勞工噴掉1.86萬元。
不過對於外界以「虧損」形容勞動基金收益數為負值,劉麗茹昨澄清,勞動基金是以長期投資為前提,在國內外債券與股票配置多元分散,數字是帳面上的虧損,不是已實現損失。她認為,過去十年勞動基金的平均報酬率達4.05%,就算把去年績效納入,整體還是超過4%的收益。
網友炸鍋「上市公司財報虧損,也可以說是獲利回吐嗎?」
劉麗茹強調,短期的評價並非已實現的損失,以「虧損」來解讀並不公平,應該用「獲利回吐」的概念來看待,因為去年全球股票及債券劇烈震盪所造成,預估今年收益會「由負轉正」,收益數可超過1500億。
不過劉麗茹一番話卻引起網友熱議,「不是缺電,是跳電;不是走私,是超買;不是新增案例,是校正回歸」、「景氣20年來最好,結果暴虧」、「上市公司財報虧損,也可以獲利回吐嗎?」、「賠錢也能說成少賺,好險不是去當企業財務人員」。
但也有網友認為「去年全球股債跌多少,只跌-6%多不錯吧」、「沒賣就沒賠」、「基金台積部位成本不到100,認為只是回吐人之常情」。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