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下跌1.67點,來到1,029.75點,今(2023)年以來已連三黑,其中遠東到美西線翻紅、亞洲線維持平盤,從去(2022)年初運價歷史高點計算,SCFI到2023年首周累計大跌逾79%,美西線、歐洲線更慘跌83%、86%,「運力過剩」將是今年貨櫃海運業最大課題。

最懂海的男人、台驊控股(2636)董事長顏益財預估,今年全球三大聯盟、九大航商(包括長榮、陽明等)還是會賺錢。「運力過剩」問題要靠船公司有效控艙,包括船舶降速、淘汰效能差的船、新造船遞延交付等,新增船舶不是突然湧入,在市況不好時,老舊船舶報廢量可能增加,掀起拆船潮,都有助平衡運力,支撐運價,避免虧損。

原本期待運價觸底反彈,卻不如預期,航運股價紛紛走跌,長榮今年以來(2603)下跌6.75%、陽明(2609)跌4.58%、萬海(2615)跌5.24%,雖然貨櫃三雄首季不至於轉虧,全年出現虧損機率也相當低,惟短線股價將呈現箱型震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受限全球貿易疲弱、運價崩跌、新船激增等利空,景氣回升時點最快落到第二季,才有機會見到曙光。

財經專家表示,過去兩年獲利大好的航運族群,面對運價大幅回落、休市期間國際航運股價持續逆向拉回等,整體趨勢是站在比較弱勢一方,致使台股航運族群載沉載浮,建議投資人還是先避開。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陽明 #長榮 #萬海 #運價 #航運股 #台驊控股 #SC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