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筆電、半導體等產業都面臨去化庫存壓力,但仍有一些產業前景看好。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台灣今年產業最明朗的是重電產業,老牌傳統企業如中興電、華城和士電備受矚目,這些公司營收躍升式成長,他認為在企業大老闆喊台灣會缺電之際,電力建置產業可能是台灣未來最有前景的產業。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今年每個產業的位置都不同,像筆電、資通訊產業,半導體等都面臨嚴峻的去化庫存壓力,巨大等自行車產業要求供應商延票,但今年全球的軍工產業一定沒有庫存壓力。
他說,隨著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目標啟動,台灣今年產業最明朗的是重電產業,不管是風力發電、太陽能,到所有輸配電的產業,今年可能在全台電力建置下,成為最亮眼的產業。
謝金河細數這兩年,走訪重電產業的經驗。以中興電工為例,他去年參訪時,中興電工股價只有40幾元,如今跑到81.6元。江義福董事長帶領參觀整個生產線流程,看到中興電工在未來氫能的布局與想法;過去中興電工每年EPS(每股盈餘)只有1元多,如今從4元起跑,公司正在快速成長的路上。
謝金河還提到,前年到風力強大的台中港區參觀華城電機,二代接班總經理許逸德努力詮釋變形金剛的經營概念,雖然過去4年的EPS都只有1塊多,今年看起來有躍升的架式。華城股價2021年從只有30幾元,如今寫下59.5元高價。
去年底參訪士林電機新竹新豐廠,謝金河驚覺這種傳統產業的蛻變,除了傳統輸配電產品,士林電機在充電椿,儲能產業已備戰很久。2021年士電EPS 3.46元,去年前三季已達3.35元,老牌企業充滿蓬勃朝氣,讓他大開眼界。整個新豐廠廠區之大,也令人嘆為觀止,這是老公司的底氣。
「這些年,台灣的大企業主最喜歡出來喊缺電。」謝金河認為,這說明電力建置的產業很可能是台灣未來最有前景的產業。像台泥去年12月營收創下125.84億元歷史新高,但這個營收已經不是單純水泥本業帶來的,而是新能源的組合,包括儲能。他最後強調,「台灣產業的蛻變在大家不知不覺中發生!」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