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紡纖供應鏈崛起,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催化,加上原物料及能源費用持續上漲,近幾年讓國內紡織產業「被動」掀起一波轉型潮;立益(1443)已全力專注物流事業、南染(1410)也退出染整業經營,轉型為不動產租賃業務為主。

傳統老牌紡織廠三洋紡(1472)、中福(1435)、大將(1453)則轉型為營建資產族群。

在2017年,立益就指出,在東南亞地區低價紗支競爭及部分工廠外移,以致棉紡部門產生虧損,所生產的產業已不符經濟效益,所以將棉紡廠停止生產,將原廠房改建為物流中心來創造更多盈餘,並將營運朝物流領域發展。

立益已在2022年7月正式更名為「立益物流開發」。

近年國內經營環境變遷,不但勞工及環保法令趨嚴,人力聘僱不易,原物料及能源費用持續上漲,同時因內銷市場不斷萎縮,造成染整加工獲利急速下降,南染經營團隊在公司財務尚健全時,決定退出染整業之經營,轉型為不動產租賃業務為主。

南染已在2023年1月19日公告,資遣染整廠員工,確定停工日期為元月19日,並辦理相關資遣事宜。

三洋紡將桃園的PP大廠生產線停工後,投資上鋌營造100%股權,並從「三洋紡織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三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業務跟紡織業無關的三洋,除已簽約工案依工程進度執行之外,正積極爭取承包新案件,以擴大營收與獲利,並將發展建設開發事業、能源事業。

創立於1970年的中福,原生產紡織棉紗產品,在桃園中壢購有2萬多坪土地作為紡織廠用地,後因紡織業環境變遷,目前已轉型將業務放在不動產租賃、植物工廠等。2022年營業比重九成來自不動產租賃,一成來自其他業務。

大將紡織在2018年將雲林紡紗廠及土地出售後,已改為營建開發公司「大將開發」。

#南染 #三洋紡 #大將 #中福 #立益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