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SCFI運價指數1月封關續跌,地中海航運(MSC)和馬士基(Maersk)等兩大巨擘合組的2M聯盟日前震撼拆夥,業內人士研判,2M聯盟掌控全球1/3貨櫃運力,協議終止除釀其他聯盟重組,加上MSC運力規模相當6家陽明,一旦削價倒櫃,運價走勢恐雪上加霜;另有老手建議,若長榮等貨櫃3雄開紅盤日伴隨大盤走高,賣壓就可能浮現,建議先走一波。

為提高裝載率、降低成本,船商透過聯盟方式提高效率,全球9大船商透過簽署船舶共用協定(VSA)組成3大海運聯盟,分別是2M聯盟、海洋聯盟(中遠海運、達飛輪船、長榮),以及THE聯盟(赫伯羅特、海洋網聯、HMM、陽明)。

航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數據顯示,3大聯盟控制全球約4/5運力,並以2M聯盟居首,馬士基與MSC在2015年協議為期10年的結盟關係,確保亞歐、太平洋等主力航線的成本效益,但日前雙方同步宣告,將在2025年1月起終止聯盟營運。

由於馬士基疫情以來減少船隊擴充,轉向發展海運一條龍服務,收購物流、倉儲、卡車、碼頭、攬貨業等,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物流承攬事業,而遭拼命買船、造船的MSC彎道超車,去年初MSC以船隊運力約460萬TEU(20呎櫃)超越馬士基的420萬TEU,躍居全球最大貨櫃船商。

SCFI拚守千點,但主要航線部分,僅美西線運價反彈

航運諮詢機構Vespucci Maritime執行長Lars Jensen研判,2M聯盟終止可能導致其他聯盟重組,聯盟分裂重組成常態。上海航運人士也認為,2M聯盟解散後,MSC和馬士基可能另覓新合作夥伴,但馬士基高階接受外媒訪問時曾指,未來幾年單獨經營較有利,也不排除獨立經營的可能性。

業界分析,兩公司規模都太大,彼此不願再受對方箝制,因此決定分道揚鑣,除避開今起2年嚴重供過於求的海運低谷,加上2025年歐盟將對海運聯盟存廢做出決定,屆時也可再視風向決定未來發展。

此外,MSC運力規模太大,加上租船比例高達6成,一旦自建新船交付,可能大量釋出租用船舶,增添削價搶運的不確定性。

上海SCFI運價指數部分,20日封關日因春節前夕交投清淡,小跌1.67點,以1029.75點收盤,周跌幅0.16%,指數守住千點。主要航線部分,僅美西線開高,每FEU(40呎櫃)周漲25美元至1403美元,漲幅1.8%,美東線、歐洲線與地中海線則各跌1.49%、0.59%、1.09%。

英國海運研究機構曾批評船商減班力道不足,年前貨量也嫌不夠,認為農曆年後可能進一步減班,若船商遲遲不肯加大減班力度,運價恐持續下墜至3月底。

#大量 #長榮 #陽明 #全球 #聯盟 #貨櫃 #海運 #SCFI #運價 #馬士基 #M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