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外資2022年除11月以外呈現月月賣超,全年累積調節2.3兆元,但今年以來回補力道強勁,至17日虎年封關,外資連9買共敲112.4億元,不僅連4年萬點收市,低基期也替兔年台股帶來成長契機。彙整外資圈看法,普遍青睞科技股,聚焦半導體、高速運算、AI、伺服器、電動車、紡織與金融等7大商機。
台股指數部分,目前以大摩看法最為樂觀,預期台股有高殖利率、半導體景氣觸底、疫後經濟解封等3隻腳支撐,指數6月前可來到16500點,高點上看19000點;瑞銀也相對正向,目標指數上看16700點,樂觀情境下有機會觸及18960點;里昂則給出13500點區間上限,看法最為保守。
此外,半導體為台股重中之重,外資圈多認為下行周期最快第2季結束,除護國神山台積電前景最看好,聯電、信驊、創意、聯發科等指標股,也見外資唱名。
野村投信同樣看好半導體,據Gartner預測,2023年整體半導體市場的產值小幅衰退3.6%,主要反映企業庫存調整及景氣疲弱,但樂看2024年成長。至於傳產股部分,較看好電動車,受惠機能型服飾需求增加的紡織股,以及存放款金額增加、信用卡消費可望成長的銀行股。
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基金經理人葉獻文表示,今年下半年預期強勢美元因升息高點已過而轉弱,外資回補台股機會高,台股今年震盪雖然不減,但行情可望蹲低走高,彈升行情最可能落在下半年,建議投資人低檔承接分批布局,為迎接可能看漲行情做準備。
外資點出台股4大利多,除股價淨值比僅1.8倍,殖利率也有約4%水準
觀察台股後市,葉獻文點出台股4大利多與利空,利多包括台股股價淨值比為1.8倍,約當於5年均值1.9倍,仍有4%左右現金殖利率;外資賣超金額將逐步收斂;油價與黃豆、小麥、玉米等原物料價格持續下滑,顯示通膨高峰已過;中國兩會前夕將推出刺激經濟方案。
利空方面則有升息縮表等對總體面負作用慢慢開始發酵;台灣2022年11月景氣對策信號加速下滑,為2022年以來低點;領先指標持續下降;台股第4季企業獲利,普遍看法偏保守;兩岸關係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無改善機會。
安聯投信台股團隊也分析,台股經歷全球多國央行為抑制通膨所推出的積極貨幣政策、科技庫存調整風,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對評價面所帶來的折價等影響,但機會總在動盪中浮現,2022年低基期可望帶來2023年的高成長,預期升息、地緣政治與科技逆風等3大動盪因子大降,隨之而來的是在景氣下行逐步沉澱中,浮現的長線機會。
投資策略方面,摩根資產管理環球策略師林雅慧表示,如果今年經濟前景好轉,與股票連動的投資等級債券與非投資等級債券,也有資本利得的機會,今年將是配置債券資產的絕佳機會,且儘管企業獲利下修持續,但美股估值來到相對合理的價位,因此投資人反而更須注意資產配置,除透過債券部位掌握核心收益,也要留意股票資產的投資機會。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