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車產業歷經疫情、物流、晶片荒、俄烏戰爭、美中對抗等種種考驗,生產供應秩序大亂下,各車廠窮於應付各種變數,儘管後疫情時代,民眾報復性購車需求出籠,但2022年全球汽車銷售量卻不增反減,勉強守住8,000萬輛規模。台灣也飽受新車供應不足的衝擊,2022年的新車銷量跌破43萬輛,年減約4.5%。
展望2023年,各車廠逐漸找到與供應鏈不穩定的相處之道,新車產能可望逐步提升,加上2022年還有為數眾多的欠車訂單遞延交車下,產業估2023年新車銷量可望較2022年回升;惟通膨、經濟景氣衰退問題如影隨形,車價大漲恐壓抑行業復甦力道。台灣2023年新車供給能量回溫下,新車銷量估將較2022年小幅提升。
2020年起的新冠疫情衝擊全球,初期為了防疫,導致全球經濟活動凍結,衝擊新車需求,各車廠大舉減產、大砍上游零件訂單果。之後隨疫情降溫,市場迎來報復性的購車需求,車廠想提升產能大啖商機之際,卻發現晶片供應商已將車用晶片產能移轉供應給其他行業,導致汽車產業爆發一連串晶片荒問題,新車產能難以提升,重擊2021、2022年車市,估計2023年整體汽車行業仍面臨晶片荒的考驗。
一輛車由3萬多至10萬個零件組合而成,少一顆螺絲就足以讓整條汽車生產線停擺,尤其是在豐田式生產管理(TPS)、just in time的觀念影響下,各汽車廠零件庫存水位都壓在最低,一場疫情,讓汽車業供應鏈脆弱的問題完全暴露。
上海封控、俄烏戰爭、東南亞或大陸疫情升溫,就連鄰國菲律賓風災,都對汽車產業帶來衝擊。「每天都有新變數,每刻都有新的挑戰!」汽車業道出過去兩年的心聲,採取計畫生產的汽車行業,卻面臨生產計畫周周改、天天變的考驗,是許多汽車職人從未見過的。
在台灣,特斯拉候車期從兩年大幅壓縮至一個月以內,凸顯電動車行業開始面臨初期嘗鮮買家需求飽和的訊號。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