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在華爾街幾家最大的銀行打頭陣、揭開美股財報季的序幕後,緊接著最受市場關注的就是科技巨頭將陸續發布上季營運的成績單。如果投資人想更加了解2023年的經濟前景,那麼蘋果和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這兩家高度仰賴消費者需求的公司財報或可提供一些線索。
由於營收趨勢惡化,過去一年來,這兩家科技巨頭的股價暴跌。蘋果2022年全年股價大跌27%,市值蒸發近1兆美元,Meta Platforms去年股價跌逾64%,相較之下,標普500指數全年跌19.4%。
投資人可以從上季財報了解其營收是否持續惡化或是已顯露復甦跡象,如果這兩大科技公司的營收回溫,那麼對於華爾街將如何看待美國消費力將帶來好兆頭。
Meta Platforms將在美東時間2月1日發布2022年第四季財報,蘋果接棒在2月2日公布其第一財季(2022年10~12月)業績,無論這兩大巨頭公布了什麼,都可能被視為是衡量消費力的領先指標。市場預期這兩家公司上季營收都將較前一年同期下滑,但只要這兩家公司的財報出現任何超乎分析師預期的亮點,對經濟而言都是好消息,尤其是對過去一年來處境艱難的數位廣告巨頭Meta Platforms更是如此。
以下為兩大科技巨頭上季財報的預估和觀察重點。
分析師預期蘋果第一季營收可能年減0.8%
●蘋果:iPhone生產受限可能影響營收表現
該iPhone手機製造商2022財年(截至2022年9月底)全年營收成長7.8%,遠不及2021財年的增長33%。值得注意的是,其第四財季(7~9月)營收年增8.1%,為901.5億美元,創下同期新高,且較第三財季的2%加速增長,並重拾第二財季的成長力道(年增8%)。淨利達207億美元,亦創下新高。每股盈餘年增4%,為1.29美元,優於市場預估的1.27美元。
蘋果在第四財季推出多款熱門產品,包括iPhone 14系列手機、Apple Watch Series 8、第二代Apple Watch SE,以及Apple Watch Ultra。但由於這些新品在9月下旬才開賣,因此2023財年第一季(2022年10~12月)財報才會首度完整呈現這些新產品對公司獲利造成的影響。
去年底鴻海鄭州廠因嚴格的防疫措施引發工人出走與暴動事件,最後更演變成工廠生產中斷,這料將影響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出貨量,投資人將密切關注其該廠停產的影響程度,分析師此前預測這可能導致蘋果第一財季的iPhone出貨量減少多達2000萬支。
蘋果財務長Luca Maestri曾在第四財季財報中表示,我們創紀錄的第四季業績再度證明,儘管在充滿挑戰與動盪的宏觀經濟環境下,我們還是有能力有效地執行業務。
但在鴻海鄭州廠的生產遭逢阻礙後,蘋果在去年11月6日發布消息,首度鬆口坦承中國嚴格的新冠防疫限制對iPhone生產產生負面影響,且嚴重程度足以讓蘋果高層不得不降低對最新款iPhone手機的出貨預測,這也是使該公司在最重要的年底節日購物旺季進一步加速增長的希望受挫。
雖然鄭州廠事件對蘋果營收的衝擊程度尚不得而知,但分析師普遍預期該消費電子巨頭2023財年第一季營收可能年減0.8%。
Meta和谷歌去年合計拿下美國數位廣告占比跌破50%
●Meta Platforms:營收可能再度下滑
2022年對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而言是相當殘酷的一年,其營收大幅惡化,並破天荒地連續兩季營收出現負成長。該公司在高興地宣布2021年第四季營收增長38%後,其2022年第一季營收增長卻崩跌到只剩7%,然後在第二和第三季更跌入負成長。去年第三季(7~9月)Meta營收年減4%,為227.14億美元,遠不及市場預估的273.8億美元。獲利大減49%,為43.95億美元,每股盈餘1.64美元,不如市場預期的1.89美元,為連續第4個季度下滑,並創下2019年以來新低。
當時該公司看好第四季營收將反彈至介於300億~325億美元,但這仍低於2021年同期的約337億美元。公司高層表示,影響第四季表現的因素包括強勢美元帶來的衝擊、競爭加劇、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自家類似TikTok的短影片社群平台Reels收益不佳,以及蘋果變更隱私規定使廣告業務受到重創。
根據研究公司Insider Intelligence所做的調查,由於來自亞馬遜、TikTok和網飛等科技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谷歌和Meta去年合計拿下的美國數位廣告支出占比跌破50%,為2014年以來首見。
分析師平均預期Meta去年第四季營收同減6%。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