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衰退就在眼前,守住荷包是渡過經濟低潮最保險的作法。據外媒《MarketWatch》報導,財經專家建議,民眾應以更明智的投資和開支決策,審慎度過充滿不確定性的2023年;多名專家也點名,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5樣產品,投資人應遠離,以免荷包縮水。
據鉅亨網報導,聖路易斯聯準銀行的數據顯示,美國個人儲蓄呈現斷崖是下滑,經過通膨調整後,去年個人儲蓄比起2020年的高峰大減88%,也較疫情前下滑61%;此外,美國去年11月個人儲蓄率為2.4%,比前月2.2%略高,顯示美國人的支出正在緊縮。
俗話說「錢要花在刀口上」,如何避免投資到會虧錢的標的尤其重要。《MarketWatch》整理多位經濟專家的看法指出,包括SPAC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股票、迷因股、加密貨幣、Meta Quest 耳機和特斯拉電動車等5項產品今年應該不要購買。
首先,對於SPAC股票,專家解釋,疫情期間有不少投資人買入SPAC股票,但據近期研究,2015年來,購買SPAC股票的投資人1年後平均會虧37%,因此,投資人應在2023年避免投入SPAC股票買賣。
其次,是迷因股。據《金融時報》在去年8月時的報導,一名就讀南加洲大學的學生,年僅20歲的費里曼(Jake Freeman)在7月買入近500萬股「Bed Bath & Beyond」的股票,當時每股5.5美元,約新台幣165元,沒想到該公司股價後來上漲到每股270每元,約新台幣810元,就在他賣掉價值逾1.3億美元,約新台幣39億元的股票後,他一夕成為億萬富翁。不過,費里曼只是少數的幸運兒,專家表示,在聯準會實施量化寬鬆時,購買迷因股是可行的,但隨著聯準會連連升息加上熊市襲來,企業基本面重獲關注,迷因股的好日子已經沒了。
據《工商時報》報導,有分析師指出,迷因股退燒與美國疫情消退有關,過去美國人因疫情宅在家,熱衷參與網路論壇,還有振興支票可以投資股票,因此迷因股炒熱一時,但隨美國人回歸辦公室,加上經濟衰退,股市投資熱情退燒。像電玩零售通路GameStop前年漲幅超過685%,但去年已跌35%;美國連鎖電影院營運商AMC跌幅達55%; Bed Bath & Beyond股價去年跌幅也達75%。
第三個應避免投資的則是加密貨幣,專家解釋,長期來投資者習慣逢低買入,但加密貨幣的安全性仍備受質疑。經綜合資料整理,去年下半年,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於11月11日宣布破產,接著11月28日加密貨幣貸款公司BlockFi也跟進,同日,總部位於香港的加密貨幣交易所AAX,傳出合夥人捲款潛逃,200萬用戶資金一夕消失;美國最大加密貨幣挖礦公司Core Scientific也在12月21日聲請破產保護;一系列的加密貨幣爆雷事件,被戲稱為「加密貨幣圈的雷曼兄弟事件」。
第四個應避免的是Meta Quest耳機,專家表示,Meta Quest耳機並不便宜,且蘋果預計將在 2023 年進軍這一領域,人們也許有更多的選項。
第五項則是特斯拉電動車。專家認為,因為通用、福特、豐田等品牌都預計在2023年推出更多電動車款,消費者選擇將會增加,另一方面,特斯拉自2017年推出Model 3以來,幾乎沒有進行更新。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