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2年跌了一整年,享受過2020、2021兩年6,000點超大行情,在2022年走入升息循環,又碰上俄烏戰爭、台海危機、中國大陸封城、疫情退燒,諸多利空使台股從1月5日高點18,619點跌到10月25日最低點12,629點,波段下跌5,990點,把過去兩年漲幅吐光,但回顧過去30年來,台股從未有過連續兩年下跌,2023年可以期待。
基本面方面,由於疫情紅利遠去,各產業盛極而衰,庫存去化、基本面轉折往下,各產業全面修正50%~70%,但業績將在第二季陸續落底,下半年有新伺服器平台、新的CPU、GPU推出、新的蘋果手機等,產業將從谷底復甦。
從景氣燈號來看,台灣於2022年9月轉為黃藍燈、11月轉為藍燈12分,創2009年6月以來新低。目前要再更差除非出現大型金融機構倒閉,否則將隨著時間轉折往上。
籌碼方面,2022年降低持股的壽險、內資法人也在近期回補持股,甚至連股神巴菲特都來投資台積電。跌過頭、2023年高配息的權值股,都是年後反攻標的。
考量升息完成、業績基期低、下半年景氣復甦下,兔年行情將先蹲後跳,以下列出幾個投資方向。
首先是中國大陸內需相關,中國大陸在去年底政策大轉彎,短短一個月從清零到全面開放,悶了三年的經濟引擎重新轉動起來,大確診後迎來大復甦,相關中國內需的麗豐-KY、大江、晶碩、大學光等可以留意,中概內需股將是2023年的投資重點。
再來是電子產業龍頭,各產業到第二季將陸續調整完畢,隨著各項新品上市、產業將迎來復甦,如台積電、聯發科、國巨、聯詠、瑞昱、環球晶、欣興、南電等都將迎來谷底回升。
第三個是跌深的高殖利率個股,台股連續兩年獲利超過4兆,很多產業獲利創高,但在去年股價腰斬、甚至打3折,基期很低的航運、ABF、被動元件、IC設計、蘋概、顯卡等將享有高殖利率以及業績復甦雙重優勢。
最後包含電動車、生技、綠能等績優的公司也將在今年脫穎而出。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