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股震盪加大,投信法人指出,市場預期消費、資本支出於2023下半年較有復甦空間,就科技股後市而言,雖不確定性延續,但系統性風險機率低,研判股市最低點已過,建議可利用第一季前的低點分批布局。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操作面上,考量利空消化狀況,可開始逢低加碼長期展望較佳的個股,除著重營運穩定度,2023年的成長性與產業是否有結構性利空變化皆為關注焦點。科技股可觀察率先跌深的次產業與具評價優勢的個股,但需留意基本面風險高者即使位階較低亦無太多反彈機會;消費方面,電商、支付、汽車等可留意布局時點;熱門題材如太陽能等長線看好。
國泰北美科技ETF基金經理人林淑娟表示,每年的CES盛會有如年度科技風向標,預示著一整年的趨勢與商機。主辦方CTA的預測,2023年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營收額,將可望比疫情前再高出約500億美元。而科技股在歷經2022年的逆風後,今年第一季後,聯準會有機會放緩升息步伐,有利科技股評價面修復。以知名的標普北美科技指數為例,經過修正後,目前本益比已降至26倍,明顯低於近五年平均的32倍左右,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群益投信國際部主管洪玉婷表示,主要央行採取升息舉措力抗通膨,雖令國際股市波動劇烈,經濟前景更引發市場疑慮,不過隨著通膨逐步降溫且通膨與升息預期也已多反應至市場價格中,也讓股市投資契機浮現。產業題材方面,以生技、電動車與多元電力的發展相對值得留意,主因生技類股抗景氣循環,且人口老化趨勢也令醫療需求不墜,類股表現值得留意,電動車與多元電力產業則在各國政策力挺與發展下,可望維持較高的成長性。
野村環球時機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黃奕捷表示,2023年是布局股市的好時機,建議以次世代多重主題股票為主,可關注醫藥創新、機器人與自動化、商業智慧、金融科技、實質基建與數位基建,能提升生產效率或具備創新科技、打造新興商業模式的企業,都可望成為未來贏家。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