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公布12月議息紀錄,官員指出應要繼續升息,遏止通膨,利率要在高水平維持一段時間,2023年沒有必要降息。言詞上,鷹派風格未有大變。
早在2022年第四季,聯準會釋出放慢升息步伐的訊號。資產價格反應往往前於實際消息公布。在消息公布前,美匯及債息開始回落,股市反彈,投資市場普遍感到樂觀,當然估值已大幅下調是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通膨似乎已在6月見頂,消費者物價指數中各項皆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住屋部份最為頑固。
既然通膨開始回落,為甚麼聯準會仍未能放心呢?首先,是通膨仍高於當局2%的目標,勞動市場有未有降溫,當局最擔心的是通膨再次升溫,而這正是1970年代中至1980年代發生的事。
1972年,美國按年通脹率大概是3%,到1974年終的時候,已升至12%。同期,聯邦目標利率也由1972年的5%,大幅升至超過12%。當時如2022年初一樣,通膨急升,目標利率一同上揚。
美國通膨在1974年底見頂回落,但利率則提前半年開始回落,利率在年底時已回到5%在右。而通膨的確是有緩緩下降,2年後,在1976~1977年終於回到6%左右。
之後的1978年才是惡夢的開始。在1978~1980年,美國通膨再度攀升,這一次更一度升至14%以上,聯準會更一度升息至20%的水平,之後利率一度維持在10%左右水平,通膨要到1984年才回到4%。緊縮的貨幣政策也令美國在1980年開始進入衰退。
今日的通膨問題比當日的溫和,但聯準會在不同的場合也提過,他們擔心通膨根深蒂固。即使美國有機會陷入衰退,聯準會也不易調頭降息,因為通膨若再度攀升,痛苦的時間可能更長。
至於港股方面,新一年的第一個交易周成功延續自2022年11月起的漲勢,全周累計漲幅更達到1,210點,或6.1%,甚至成功突破自2021年7月時跌破的250天移動平均線,為2023年投資氣氛沖喜。
但事實上,近月港股表現好實質受到多種因素所驅動,譬如2022年底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平台經濟態度放軟,更指支持平台企業依法規範下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其次為中國防疫政策明顯轉變,向全面通關邁進一大步。另外由於港股自2021年下半年起大跌市致估值低落,以上利多因素亦為估值修復提供契機。
新一年新開局,2023年中國投資主題相信離不開內需消費潛力,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該主題。首先,我們可先了解於疫情期間中國經濟的貢獻結構,截至2022年第三季止,中國大約有27%的經濟增長貢獻率由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帶動,相比2019的13%明顯上漲。
但是,外需能否持續仍需要視乎外圍經濟發展,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2023年或會有三分之一的經濟體系將會陷入衰退,同時指即使沒有進入衰退,亦會感受到一定程度的經濟萎縮情況,海外需求下跌的可能性增大,中國或不能依賴外需支撐經濟。
經濟衰退陰霾將會改變於疫情期間,淨出口對中國經濟的支撐作用。未來相信內需對於中國經濟增長有重要地位及發展重心所在。
該觀點可行性因素如下,截至2022年11月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存款新增近人民幣15兆元,明顯高於往年同期,為未來內需消費增長潛力奠下良好條件。其次為中國防疫措施明顯改變,企業經濟環境逐步改善,居民就業情況好轉,配合推出不同減稅財政補貼等政策下,預計後續消費修復將較為顯著。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