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0.691元兌一美元收市,升值1.7分,成交值為7.61億美元。

2.集中市場27日融資減為1682.06億元,融券增為624219張。

3.集中市場27日自營商賣超4.64億元,投信買超11.75億元,外資買超36.81億元。

4.農曆春節連假長達十天,長榮航(2618)感受國人報復性出國度假的急迫性,東北亞、東南亞及歐洲航線春節連假機位銷售明顯成長,平均訂位率均超過八成,熱門旅遊城市泰國曼谷及義大利米蘭的訂位率更超過九成。法人認為,台灣已取消入境人數的限制、大陸解封及春節旅遊復甦潮,長榮航營運動能續揚,2023年第一季客運量有望季增逾4成。

5.主導USB技術規格的開發者論壇(USB-IF)發布新一代USB4 v2.0規格,傳輸速率翻倍至80Gbps,支援現有被動傳輸線及更新定義主動傳輸線,優化高速資料傳輸與顯示訊號傳輸協定(protocols)。

6.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矽智財(eNVM IP)供應商力旺(3529)看好物聯網時代安全認證扮演關鍵角色,已發布的安全處理器矽智財(PUFcc)已取得PSA Certified Level 2 Ready認證,並與英商安謀(Arm)合作擴大各應用平台導入。

7.兆利(3548)與富世達(6805)並列為陸資手機品牌摺疊手機軸承供應商,目前國內僅這二家具量產能力,兆利董事長張台沅表示,儘管景氣不佳,陸資品牌廠下的Forcast幾乎沒有變動,由於投資門檻高、供應商稀缺,隨著摺疊軸承應用面展開,張台沅看好陸資客戶有望持續推出新機帶動兆利業績,2023年可望連續第二年成長。

8.觸控面板廠富晶通(3623)受IC缺料影響,今年前三季每股淨損0.33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縮小。富晶通總經理蔡輔原表示,IC缺料狀況在明年第一季改善,工控產品出貨回歸正軌,且隨航空業復甦,航太面板需求加溫,明年營運將持續好轉。

9.金屬機殼廠鴻準(2354)擴大生技產業布局,組建龐大生技團隊,2021年接手隸屬於永齡基金會的H.Spectrum之後,2023年將開啟併購之路(M&A),可望拿下國內小型生技廠,中大型的國外併購案亦鴨子划水,鴻準強調,投資生技的金額不設限。

10.台灣東洋(4105)總經理侯靜蘭27日在法說會中表示,受惠微脂體、微球二大技術平台的建構,將加速公司結盟國際藥廠,並開發困難學名藥;預期2024年在治療卵巢癌微脂體藥物Pegylipo和治療肢端肥大症的微球藥物Octreotide,將分別取得歐美藥證下,營運將可望進入爆發性成長。

11.欣陸投控(3703)27日舉行法說會;欣陸指出,前三季營收及毛利率大幅成長使淨利創同期新高。三大事業體維持充實的高業務存量下,今年營運可望衝高成長。

12.信邦(3023)積極發展各式綠能、新能源產業,尤其成長潛力可期的電動車方面,信邦更是在各類電動交通工具上都有所著墨,法人表示,信邦今年電動車占整體車用突破6成,預期2023年會更進一步成長,將有助於推升業績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長榮航 #富晶通 #信邦 #矽智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