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勞退,雇主每月須幫勞工提撥6%退休金,勞工也可以選擇自提1%至6%,一位網友表示,她月薪5萬元,當初到公司報到填寫入職單時,有勾選勞退自提6%,發薪水才發現扣掉所得稅、勞健保和自提勞退等,實領只剩4萬出頭,好奇問網友,「大家建議自提6%嗎?」引發網友討論,有人說,「退休要靠自己,需要自提的理由應該只有避稅而已,沒有稅務需求就不用」。

網友近日於論壇《Dcard》貼文表示,今年大學畢業,第一份薪水5萬元,有勾選勞退自提6%,後來領薪水被扣所得稅、勞健保及自提的勞退約3千多元,一個月實領僅剩4萬初,她問網友「大家建議自提6%嗎?還是要把這3千多元的退休金拿來每個月定期定額存股?」

網友紛紛留言給意見,「年收入低就不要自提,自提只是節稅而已,高所得級距自提比較划算」、「所得稅有超過12%,自提比較有感」、「我薪水跟你差不多,但我沒有自提,理由是我的稅額級距介於0至5%,所以自提節稅的效益不大」、「如果不會理財,提撥是最好選擇,才不會亂花錢」、「不建議欸!還沒達退休年齡以前,那些錢搞不好你就能滾出財務自由了」、「不管薪水多少都別自提,通貨膨脹會把錢吃光光」。

也有網友表示,「不認為勞退能打敗市值型ETF,退休要靠自己,不要靠政府,需自提的理由應該只有避稅而已」。

多數上班族所得稅率級距不高,可能對自提6%的節稅效益無感。不過專家分析,勞退自提除了節稅之外,其實還有2大好處。專家表示,存錢就像減肥,大多數人很難長期堅持自律,勞退自提有強迫儲蓄的效果;此外,勞退金專戶長期報酬率比銀行定存高,而且有保證收益,也可以避免自行投資虧損的風險。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勞保 #勞退 #退休金 #自提 #勞退自提 #節稅 #網友 #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