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鄭州代工廠近日在疫情波及下,影響iPhone出貨量。外媒3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加快把部分生產轉出中國的計畫,並要求供應商更積極規劃把組裝移往印度和越南等國,尋求減少依賴富士康等台灣組裝廠。
華爾街日報報導,有「iPhone城」之稱的富士康鄭州廠,有高達30萬名工人在此工作,生產iPhone及其他蘋果產品,在高峰時約85%的iPhone Pro系列手機都是在當地生產。然而,11月下旬該廠員工因為對工資及防疫限制不滿,爆發抗議活動,導致供應鏈出現嚴重問題,外傳蘋果預計iPhone Pro手機的供貨量減少600萬支。
蘋果供應鏈分析師和相關人士指出,過去一年出現的各種亂象,已削弱大陸穩定的製造中心地位,如今又發生富士康鄭州廠事件,使得蘋果不再願意把大量業務綁定單一國家。
業內人士表示,蘋果的因應做法之一是增加合作的組裝商,即使是中國企業同樣列入考慮。兩家有可能獲得更多蘋果業務的中資公司是立訊精密、聞泰科技。
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之稱的知名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的長期目標是將印度製iPhone比重從目前的個位數拉高到40%至45%。供應商表示,預計越南將承擔更多蘋果其他產品的製造任務,例如AirPods、智慧手錶及筆電。
報導指出,蘋果已告知製造夥伴,希望他們開始嘗試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從事更多「新產品導入」(New Product Introduction,NPI)工作,意指新品開發從概念發想到量產細節規畫的整個流程。
不過,供應鏈專家指出,除非印度或越南等地也有能力做NPI,否則在蘋果供應鏈中,這些地方依舊會困在次要地位。同時,全球經濟成長及蘋果徵才速度都正在放緩的情況下,蘋果更難把NPI工作人員分派到新的供應商或新的國家。
另一方面,郭明錤稍早分析,蘋果2022年第四季的營收及每股盈利有下行風險,而鴻海則要面臨結構性競爭挑戰,除了面臨iPhone出貨或營收低於預期的挑戰外,蘋果也有意分散供應風險,因此預料鴻海未來難以再繼續成為iPhone 15 Pro系列的獨家組裝廠。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