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緊張情勢升溫之下,過去1年以來,多達500家大陸企業已經悄悄把總部搬到新加坡,或在新加坡註冊,這種做法稱為「洗星籍」(Singapore-washing),主要是為了避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風險。
金融時報報導,大陸快時尚品牌 Shein、電動車廠蔚來(Nio)和IT服務供應商開域集團(Cue),紛紛將母公司或全球總部遷至新加坡,或者在當地證券交易所上市,甚至收購當地企業並成立合資公司。
資深銀行家表示,隨著西方對大陸企業加強審查,他們急於在新加坡設立控股公司以確保未來業務發展。
據一家律師事務所內部研究,今年有超過500家大陸企業在新加坡成立公司,比往年來得多,另一商業諮詢機構預估有400家,其中涵蓋了家族辦公室。由於新加坡政府不披露當地設公司的企業原籍國,實際數量並不清楚。
分析師預估,到今年底,新加坡的家族辦公室數量將超過1000間,其中多數來自大陸。
新加坡律師事務所Bayfront Law董事Ryan Lin指出,大陸擁有龐大市場,但陸企也知道貼著中國標籤會造成敏感問題,所以要把自己包裝成國際公司,才利於行銷到全世界。而新加坡擁有強大監管體系和全球聲譽,提供企業這個平台。
全球私募公司高層表示,這種做法稱為「洗星籍」(Singapore-washing),「當我們向投資人介紹一家公司,如果註冊地或總部來自新加坡,甚至在當地上市,對推銷更有幫助。」
「洗星籍」風潮也讓新加坡受惠。據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新加坡已超越香港,排名第三,僅次於紐約和倫敦。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