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中科技戰,蘋果供應鏈近來移出大陸產能動作積極,印度儼然成台廠布局重心,但繼鴻海清奈廠去年底爆發大規模暴動,現又傳出同為蘋果代工廠的緯創,擬售當地的手機組裝廠。外媒分析,印度不是下一個中國,讓「台式管理」完全施展不開,台商應盡快找出讓當地營運達標又符合民情的折衷方式。
繼9月印媒報導塔塔集團(Tata Group)與緯創合作組裝iPhone,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11月30日報導,塔塔打算直接砸下400~500億盧比(約152~190億元台幣)收購緯創位於南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Narasapura廠區的工廠,該廠目前員工約1.4~1.5萬員工。
報導並指,若塔塔成功收購,有助擴展旗下電子部門(Tata Electronics Pvt Ltd)的精密工程製造產能,但若未能完收購,則可能與緯創成立合資公司,塔塔握主控權、緯創僅保有小部分經營權。但交易仍在討論中,細節未定。
雖外界認為,由於本次模式與緯創2年前出售昆山廠予立訊如出一轍,揣測恐是客戶蘋果「授意」促成,但緯創集團尚未對此事發表任何評論。
但台廠赴印接連踢到鐵板,鴻海印度東南部的清奈廠2021年12月中爆發2000名工人抗爭,起因是宿舍衛生環境不佳,引發大規模食物中毒,造成超過150人送醫。
緯創更早在2020年底,鄰近邦加羅爾的工廠發生暴動,起因是緯創透過承包商給付薪資延誤,導致設備遭損毀,iPhone產品失竊,損失近1.7億台幣,直至去年3月初時才完全恢復正常生產。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曾指,台灣企業沒找到能夠在印度落地的管理模式,鴻海與緯創均透過承包商管理宿舍或薪資,管理層未善盡監督承包商的責任,但「印度不是下一個中國,它富有自己的特色與差異」,且與大陸官方支持設廠與招工不同,甚至無償提供工廠所需的基礎建設不同,印度難度都高出許多。
高燦鳴認為,印度缺乏基礎建設,加上文化與語言隔閡,都讓台灣廠商有些無所適從,台廠最大挑戰是放下運行多年的「中國模式」,發展出一套新的「印度模式」,不但要讓當地營運達到台灣的嚴謹標準,也要融合當地較為放鬆的工作文化與民情。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