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航運運價跌跌不休,海運景氣低迷已成為市場共識,雖然上週一度傳出歐洲線運價可望率先觸底,甚至有船公司開第一槍,小漲50~100美元試水溫,不過,上週五公布的SCFI貨櫃運價指數續跌至1229.9點,跌幅5.9%較前一周收斂。

歐洲線運價仍持續探底,業界消息,多家船公司報給客戶的本周運價,每大箱(40呎櫃)運價1600~1800美元,約下跌200美元,最低報價來到1500美元。

貨櫃運價指數從2020年開始倍數瘋漲之後,今年來墜崖式下跌,上週報價已逼近疫情前的起漲點。國內法人表示,疫情紅利時代結束,貨櫃航運營運回歸過去的常軌,展望2023年,全球受到通膨陰霾籠罩,預估消費將減緩,加上2023年起大量新船將下水加入營運,供給過多將形成運價壓力,預估貨櫃航商明年開始超額利潤不再。

不過,在運價下跌、以及明年恐供過於求等利空氣氛下,貨櫃航運三雄股價並未隨著運價指數破底,明顯呈現利空鈍化現象。而外資近期也頻頻回補長榮、陽明、萬海,其中長榮最受法人青睞,外資連5買、投信連7買,內外資同步加碼。

由於業界都在期待年底購物季到來,企業與零售商補庫存開始回籠,11月運價如果最後仍未能止跌,市場悲觀氣氛將更濃厚,須等到全球通膨壓力減緩,需求才會開始出籠。明年全球經濟面臨挑戰,航商因應策略也相當重要,後續海運市況發展還是需要密切關注。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貨櫃 #運價 #海運 #陽明 #長榮 #萬海 #外資 #投信 #法人 #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