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計畫年底修改作為外交和安全政策長期指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是否把中國的軍事動向認定為「威脅」成為焦點之一。日媒透露,在日本執政聯盟內部,自民黨要求寫明威脅,而公明黨則主張使用「挑戰」等表述,自公兩黨正在繼續磋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或將面臨艱難決斷。
共同社報導,岸田文雄日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泰國舉行時隔約3年的面對面元首會談,營造出對話氛圍。「我們確認將繼續對話。這是一次建設性的意見交換」,岸田在25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強調了日中元首會談的成果。習近平也在會談中表示兩國之間「有很多的共同利益」。
在中國軍事活動日趨活躍的背景下,如8月發射彈道飛彈首次落入日本的專屬經濟海域(EEZ)等行為,自民黨內的對華認識有所不同。在執政黨圍繞安保戰略的磋商中,有與會者主張,如果直視嚴峻的現實,就應該用「威脅」來表述。
報導指出,日本2013年制定的《國家安保戰略》就中國使用的表述是「國際社會的關切事項」。之後約9年期間,中國在航空母艦、中程飛彈和戰機等方面的實力迅速增強。自民黨4月就曾向岸田提議,將中國認定為「安全上的重大威脅」。
不過,安保領域的「威脅」大多用於指稱敵對國家。美國在10月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將北韓和俄羅斯視為威脅,而就中國則表述為「唯一競爭對手」、「日益嚴峻的挑戰」。日本首相官邸消息人士擔憂稱,如果說成威脅,將招致中國的不滿,對安保環境的影響是負面的。
在執政黨磋商中,歷來重視對華關係的公明黨也對寫明「威脅」面露難色,主張應參照美國的做法使用「挑戰」等表述。自民黨幹部指稱,如何表述中國,其措辭成為彼此「無法退讓」的難題。有政府幹部直言,安保戰略應如何表述,「最終是政治判斷」。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