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勞工目前請領勞保年金及勞退金的中位數僅2萬3075元,比明年基本工資2.64萬元還少,專家直言,低估退休金額、準備期不足是民眾準備退休金時的2大盲點,且評估勞保、勞退金時,須有減少給付準備,建議每月多備1~2萬元;理財網紅則建議,從節流做起,再想設法開源,並維持穩定的投資紀律。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日前進行3年來首次的《2022退休大調查》,於9月期間針對20歲以上有工作者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1070份。調查結果發現,國人約43.5歲啟動退休準備,預計退休年齡60.9歲,等於只有17.4年時間準備退休金,平均目標金額1040.3萬元,等於得月存逾4萬元才能達標。
然而調查也顯示,國人對自身壽命的預期平均約79.7歲,60歲左右退休後,每月得要有4.6萬元現金才能支應生活開銷,退協理事長王儷玲指出,國人低估長壽風險又太晚行動,甚至逾7成民眾退休金準備連一半都不到。
此外,國人退休資產配置出現關鍵變化,「銀行存款」項目自45%降至30.9%,股票占比則由34%升至38.9%,首見股票配置超越存款,也反映出低利率環境,迫使民眾改變理財行為。
王儷玲提醒,民眾退休理財面臨兩大問題,除過分低估退休金金額,準備時間更嫌不足,認清本質的最好辦法,是從了解未來的財務缺口開始,才能讓目標具體化,建議及早準備,拉長投資時間滾出複利效果,可利用退協開發、具公益性質的退休金試算工具《好命退休計算機》,量身訂做個人退休理財計畫。
調查還發現,高達65%民眾認為應該立即進行勞保改革,且盼政府編列預算提撥,由於2028年破產壓力山大,王儷玲提醒,民眾評估勞保、勞退金時,須有退休金會減少給付的準備,建議每月至少要再多準備1~2萬元。
今年27歲的理財YouTuber李勛出席退協記者會時則表示,自己期望40歲退休,但退休規劃時,已經不考慮把勞保勞退算進去,「沒有多的心思去想,到底拿不拿得到這筆錢,不如靠自己」。
他建議,Y世代從「節流」開始做起,再想辦法增加收入,在投資方面,他則強調「穩定規律」非常重要,不會為了一時下跌就擾亂自己的投資紀律。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