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今日閉幕,氣候相關議題再度成為全球焦點。MSCI台灣區業務負責人暨執行董事陳彥霓在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中表示:「雖然各國持續呼籲因應氣候風險、追求淨零碳排,但全球升溫的情況至今尚未顯著改善。只有透過資本市場與監管強制性的要求,政策才能夠具體得推動。氣候風險揭露對淨零碳排至關重要。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CFD)這類自願性的倡議,對參與者雖然沒有強制力,但越來越多的監管機構將TCFD框架納入氣候相關揭露法規中。今年3月,美國SEC宣佈將制定法規,強制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
MSCI今年擴大「預計升溫」(Implied Temperature Rise)解決方案的估算範圍至基金與指數,投資人將能夠獲得超過56,000隻股票與債券型基金與指數的「預計升溫」數據。MSCI提供廣泛的指數解決方案以滿足投資者的氣候策略偏好。MSCI在今年10月面向尋求淨零排放轉型進展的投資者推出全新氣候行動指數,包含了與同業相比,為轉型做好準備的前50%的公司。指數特點是行業均衡配置、市場覆蓋面廣。除此以外,若投資者的氣候策略為減少排放,MSCI低碳目標指數致力於在控制追蹤誤差的同時最小化碳排放強度,MSCI巴黎協定氣候指數則致力於最小化轉型風險和實體風險,增加綠色機遇公司的暴露度,朝向符合1.5°溫度控制的目標邁進。
「如何做好氣候風險揭露對於達成淨零目標非常重要」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如果企業只是為了遵循法規而進行揭露,若實際上卻沒有具體的作為,企業未必能增進永續投資的效益。」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主管鄭立誠也表示:「投資看的是在經濟在轉型至低碳經濟的趨勢中,企業在決策時能否有效地把可能遇到的潛在風險,納入日常決策流程去討論、精進並找到解決方案。」
王曉書指出,根據歐盟分類法的定義,我們預估在MSCI全球可投資市場指數(MSCI ACWI IMI Index)中,有27%的公司都在某種程度上有綠色相關的收入(Any involvement),但綠色相關收入比例若逾兩成,這類公司佔比則僅剩下6%。投資者若要選擇綠色標的,歐盟分類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在亞太地區,大多數的ESG相關法規均著重在提升基金透明度以降低「漂綠」的風險上。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