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7)18日閉幕,氣候相關議題再度成為全球焦點。MSCI台灣區業務負責人暨執行董事陳彥霓在全球企業永續論壇中表示,雖然各國持續呼籲因應氣候風險、追求淨零碳排,但全球升溫的情況至今尚未顯著改善。只有透過資本市場與監管強制性的要求,政策才能夠具體得推動。
陳彥霓指出,氣候風險揭露對淨零碳排至關重要。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 TCFD)這類自願性的倡議,對參與者雖然沒有強制力,但愈來愈多的監管機構將TCFD框架納入氣候相關揭露法規中。美國SEC於3月就宣布將制定法規,強制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楊曉文表示,如何做好氣候風險揭露對於達成淨零目標非常重要,如果企業只是為了遵循法規而進行揭露,若實際上卻沒有具體的作為,企業未必能增進永續投資的效益。
國泰投信量化暨指數事業處主管鄭立誠亦認為,投資看的是在經濟在轉型至低碳經濟的趨勢中,企業在決策時能否有效地把可能遇到的潛在風險,納入日常決策流程去討論、精進並找到解決方案。
隨各國ESG與氣候監管政策愈趨嚴謹,全球永續發展監管措施正持續增長,僅2021年全球就有34個監管機構與12個市場針對ESG監管徵詢意見。在亞太地區,已開始執行的ESG相關法規在過去十年中累計增長了4倍,其中影響機構投資者的法規更增長了8倍之多。根據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數據庫資料,截至今年,亞太地區的責任投資相關政策法規累計達到226項,影響機構投資人的政策法規達到93項。
MSCI ESG與氣候研究部亞太區主管王曉書表示,ESG投資成長的腳步持續加速,這是由於愈來愈多新一代的投資人非常在意ESG與氣候考量,並且有愈來愈多ESG相關法規與揭露標準產生,投資人也認為ESG數據與評等有助加強投資組合,科技與ESG數據的發展也如虎添翼。
MSCI最新發布的《淨零追蹤報告》顯示,上市公司今年將向大氣層直接排放109億噸範疇一的溫室氣體,比2021年上升了1%。按照目前的排放速度,到本世紀末,上市公司將使全球氣溫上升攝氏2.9度,與全球氣候目標嚴重不一致。
陳彥霓表示,投資人需要不同的氣候與淨零解決方案,以決定指標、測算與管理投資組合的氣候風險、建立與氣候目標一致的投資組合、找到低碳的投資機遇並走向淨零。MSCI今年擴大「預計升溫」(Implied Temperature Rise)解決方案的估算範圍至基金與指數,投資人將能夠獲得超過56,000隻股票與債券型基金與指數的「預計升溫」數據。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