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IC設計廠第三季財報全數出爐,由於受到消費性需求大幅衰退影響,每家IC設計廠業績幾乎全數繳出季減水準,使過去的傳統旺季變成景氣寒冬的開始,當中衰退幅度最大的莫屬於驅動IC族群,除了營收普遍季減雙位數水準之外,毛利率更出現超過季減4個百分點的明顯衰退。
台灣前十大IC設計公司第二季營收約2,750億元,第三季大降約13%,金額縮水了360億元左右。
法人認為,IC設計廠在歷經第三季的劇烈庫存調整後,第四季營運即便衰退,季減幅度亦相當有限,驅動IC廠也是同樣狀況,IC設計廠現在普遍期待明年第二季的庫存回補潮。但能否如期迎來回溫?供應鏈仍舊保守看待。
對於第四季營運展望,聯發科依舊抱持保守態度,以美元兌新台幣匯率1比31.5計算,第四季合併營收將落在1,080~1,194億元之間季減24~16%,且最快明年上半年才有機會迎來明顯拉貨升溫。
目前IC設計業界普遍預期,「今年底前已確定沒有明顯回溫動能」,並把希望寄託在明年第二季,但市場認為,由於這回是全球總體經濟問題,因此能否順利回溫,必須觀察各國經濟狀況,對於明年第二季業績出貨是否重回成長軌道,仍舊必須抱持保守態度。
屬於「重災區」的驅動IC族群,當中合併營收季減幅度最高的為瑞鼎,單季合併營收為39.04億元、季減44.4%,毛利率也跌破40%關卡,達到37.5%、季減5.2個百分點。
其他如聯詠、天鈺及矽創等驅動IC廠單季合併營收也繳出季減雙位數水準,毛利率幾乎都下降4個百分點以上,毛利率衰退最為顯著的是矽創,單季毛利率為41.8%、季減11.1個百分點。
法人指出,驅動IC先前由於供給短缺帶來的「超級漲價循環潮」,在進入今年下半年消費性市場寒冬後,驅動IC轉為供過於求,產品單價自然也同步下跌,還呈現即便降價、客戶也無意願拉貨的窘境。
幸好驅動IC市場在歷經第三季劇烈庫存調整後,不論產品單價、拉貨動能在第四季都呈現緩和跡象。業界預期,驅動IC供應鏈最快有望在明年第二季重新迎來庫存回補需求,使營運回溫。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