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大半輩子的積蓄投入股市當起存股族,想輕鬆躺賺被動收入,不料卻在轉角遇到熊,有專家根據知名的4%法則,告訴已退休或準退休族們別心慌,善用適度調降提領比例、緩增股市比重與活用變現工具等3招放大術,不怕退休金不夠用,輕鬆保障至少30年的財富自由。

4%法則(4% rule)是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以1926~1976年美國股債的報酬推算得出,認為退休人士每年安全的提領比例是4%,除可以顧及每月穩定現金流支應生活消費所需,還能讓這筆退休金持續投資產生現金流。

美國金融學者普福(Wade Pfau)曾以4%做基礎,替退休族提出熊市因應指南,直言在股災時期,準備退休者除以更保守的方式規劃支出,也要尋找其他財政資源以作緩衝,提出3點建議。

1.減少支出,適度下修4%法則:由於為了應對通膨,4%法則後來也建議算上通膨率,如若某年通膨為2%,當年提領的生活費也可以增加2%,但普福卻建議放棄通膨的調整,甚至將提領比例降為3.8%,透過細微改變開銷,將對整體組合帶來巨大效果。

2.緩增股市投資比重:市場波動難料,但普福認為,退休族最好的投資策略是投入2~3成資金到股市,然後逐步增到5~7成,在遵守4%法則前提下,就能在30年間保有最高獲利。相較一般人常是一開始就重砸6成資金入市,之後再逐步減至3成,如此恐在28年內耗完所有資金,反而缺乏資產的長期保護力。

3.活用保險、房產等不同變現工具:普福認為不該急著停損套現,若有購買壽險等保險產品,可以考慮提前領回,用來支付生活費;或將房產反向抵押,即採俗稱的「以房養老貸款」,借款人死亡或入住安養機構後,房屋歸銀行所有,屆時若有能力還款,也可解約取回所有權。

美國先鋒基金公司(Vanguard)研究也指,若採取股債各半投資組合的退休族,熊市急售賣股下將有3成機率造成退休金提早用罄,但該公司也提醒,4%法則是以60歲為屆退年齡,不適用於提早退休族,也建議可將退休預設時間範圍由30年拉長至50年。

可是一旦退休時間拉長,依據先鋒模擬數據顯示,能夠成功實踐4%法則的機率,只剩36%,屆時退休族很可能會面臨老年,還得回頭找工作的窘境,所以主張「動態提領策略」,較能應付各種現實危機。

知名財經部落客嫻人也認為,2021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1.3歲,若跟她個人一樣,早在40多歲就提早退休,4%法則計算出的安全運作年限僅到70歲,建議用更保守的3%法則,以3%作為消費天花板。

她也以2020年台灣人月均消費2萬3262元,年約28萬元推算,若用4%法則則需準備700萬元,降為3%時則雖得籌到933萬元,但門檻仍不算太高。

美媒CNBC曾以專題分析,股市震盪對剛退休或擬退休者的影響長遠,甚至可能讓整個退休計畫脫軌。美國智庫組織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在金融海嘯後也發布報告,推算2008年金融海嘯令前嬰兒潮年代(1941~1945年)與嬰兒潮後期(1961~1965年)出生者,退休收入各縮水20%和22%,很多人被迫延遲退休,以便繼續賺取收入。

英國保險公司British Seniors去年進行問卷調查,訪問超過1500名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其中77%認為金融危機重創退休能力,受訪者平均估計得延後2年半退休,且有38%害怕退休將陷財政困難。

#勞退 #勞保 #4% #法則 #退休 #提領 #普福 #熊市 #變現 #股市 #以房養老 #通膨 #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