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27日公布第3季暴虧逾40億瑞郎,比分析師預估虧損5.6億瑞郎高出將近8倍,同時展開新的戰略重整計畫,包括裁員9,000人及發新股籌資約40億瑞郎。

瑞信業績報告,粉碎了其「證明自己的可能性」,因此戰略轉型計畫成為這家銀行唯一可以依賴的出路。瑞信計劃大幅削減成本,2025年時將集團成本大砍15%或25億瑞郎至145億瑞郎。2023年估削減成本約12億瑞郎。

瑞信也將大刀裁員,2025年底全職員工人數將砍至4.3萬人,低於今年9月時的5.2萬人。瑞信本季(第4季)已展開裁撤人力2,700人的計畫,約占員工總數5%。

特別的是,瑞信公布業績之餘,稱本月的前2周,該行遭到大規模提款,在存戶提款時,旗下多家分支機構違反流動性要求的規定。瑞信稱,遭到提款是因為「基於不實傳聞的負面新聞和社交媒體」所造成的。

瑞信還表示,「這些資金外流利用了集團層面和法人實體層面的流動信緩衝,我們已經低於法人實體層面某些的監管要求」。不過,瑞信旗下實體的違規,尚未導致監管機構採取行動。

瑞信的表態,等於變相承認遭遇銀行擠兌。之後瑞士上市的瑞信歐股暴跌18.6%,創該行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

「華爾街見聞」引述金融部落客Zerohedge評論,稱要是僅僅因為幾條推文,就能夠讓一家銀行的流動性低於法定監管要求,那麼這家銀行可能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

Zerohedge還說,兩周前還有媒體嘲笑「業餘投資者」大舉做空瑞信,認為瑞信的情況沒有像傳聞暗示的那麼糟,瑞信雖有問題,但不會突然爆發危機,也沒有瀕臨破產。昨天瑞信價格創了史上最大單日跌幅,即便看起來都是散戶害的,那麼相信媒體進場買入瑞信的人,應該也得到一次教訓。

#瑞信 #瑞士信貸 #暴虧 #股價 #史上最大跌幅 #擠兌 #監管 #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