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台海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引發各國家能源安全危機焦慮。工商時報報導,散裝航運業界透露,台灣、日本近一個月緊急向印尼、澳洲等地大量搶購煤炭,拉高安全存量,已經塞爆庫存,還有多艘載滿煤炭的散裝船在外海等待,引發罕見的塞港效應。
煤炭搶購、散裝船塞港,運力需求升溫,激勵散裝航運族群今天(24日)早盤股價表現亮眼。裕民(2606)早盤一度大漲逾6%,新興(2605)、中航(2612)、慧洋-KY(2637)、四維航(5608)早盤漲幅均在4%以上,台航(2617)也上揚逾3%。
工商時報報導,台灣所需石油、液化天然氣(LNG)及煤炭大都依賴國際採購,居全球前五大煤炭、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煤炭及天然氣發電合計逾8成。此前,據經濟部能源局、中油及台電資料,石油安全存量約146天、液化天然氣安全存量約10至11天、煤炭安全存量不到40天,隨時滾動式檢討。
其中,台電去年進口燃煤約2,800萬噸,約需25~28艘船載運,包括與國籍航商裕民、光明簽訂長期合約,各提供一艘船舶載運,及裕民代管台電自有四艘散裝船,其他逾20艘散裝船舶需求,主要在現貨市場以國際標案招標。
台灣去年進口液化天然氣近2,000萬噸,主要來自卡達、澳洲、俄羅斯、印尼等地,粗估至少需要15艘LNG船運送。
冬季取暖需求將增加,歐洲各國競相以高價搶購煤炭和天然氣,據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上周LNG船現貨日租觸及45萬美元,是年初的6倍,德州出口至北歐日租一度飆至50萬美元。
LNG價格、LNG船日租雙漲壓力,迫使歐洲多國重啟煤炭發電,在全球砸錢搶煤,不僅刷新亞洲燃料煤價格,也轉向哥倫比亞、澳洲採購,更遠到非洲坦尚尼亞、波札那甚至馬達加斯加等地偏遠礦山,改變全球貿易路徑,也拉長船舶週轉天數,散裝船運力緊張。
據Clarkson統計,大陸、印度、日本、南韓、台灣為全球前五大煤炭進口國,歐洲為解燃「煤」之急,今年煤炭進口估成長近3成,光是前八月德國煤炭發電年增31%。
散裝航商業者表示,下半年受到全球通膨及大陸經貿恢復速度不如預期等影響,整體散裝市場需求量下滑,但受惠這波從歐洲燒向亞洲的燃「煤」之急,加上北美穀物進入出貨旺季,支撐散裝船市況。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