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變異株BF.7出現並迅速在歐洲蔓延,目前國內已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BF.7是Omicron次變異株BA.5中的「次次變異株」,特性是傳播性更強,更具免疫逃脫能力,就算曾經確診過或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會再次染疫,預期今年秋冬新冠感染還會大量增加。
謝思民日前在臉書表示,新冠病毒跟流感病毒一樣,基因是RNA,容易發生變異是與生俱來的特性,都是為了更能適應環境,適應宿主細胞,更能傳播與複製。過去兩年多,新冠病毒已發生過不計其數的基因變異,其中有些是「值得關注的變種」,包括Alpha(英國),Beta(南非),Gamma(巴西),Delta(印度),以及目前正在肆虐的Omicron。尤其是Omicron裡的「次變異株」BA.5更稱霸全球。
謝思民表示,最新的變異株BF.7,是Omicron次變異株BA.5中的「次次變異株」,即「BA.5.2.1.7」變異株的簡稱,10月4日才在內蒙古首度驗出,隨即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和比利時等國迅速蔓延。目前國內也驗出3例BF.7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荷法美。有美國CDC專家認為,BF.7的出現可能代表Omicron還能繼續稱霸新冠世界ㄧ段時間。
至於BF.7會不會像某些專家所擔憂的,為全球疫情帶來「更大風險」,謝思民認為不至於,但層出不窮的病毒變種,只是更加證實新冠疫情不會結束,所以人類要學習與之長久並存。
謝思民指出,值得注意的是,BF.7等成功演化的新變種,雖然通常不增加嚴重度,但傳播性更強,更具免疫逃脫能力,「就算曾經確診或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會再次染疫」,跟流感一樣,加上防疫措施解禁,國門逐步開放,今年秋冬新冠感染恐還會大量增加;此外還有流感的攪局,可能使得防疫工作更加複雜。提醒大家還是盡量減少群聚,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部衛生。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