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近期傳出瀕臨破產,投資者擔憂瑞信會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引發新一波金融危機,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則預期今年瑞信恐虧損30億美元,CET1恐跌破13%。不過,有學者指出,金融市場今非昔比,瑞信危機不會震撼全球金融體系,只是個案。瑞信7日也宣布,要回購約30億美元的債務,因應股價暴跌和信用違約互換交易(CDS)的飆升。
據鳳凰新聞報導,一個星期以來,「瑞信是否會破產,瑞信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雷曼」跟「2008年的金融風暴是否會歷史重演」的質疑不斷出現。有分析指出,每次熊市都會出現接連遭遇打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像是1997至1998年,泰國經濟和對沖基金LTCM的世紀大崩盤,和2008年至2009年的冰島和雷曼兄弟危機。瑞信的遭遇彷彿正在上演另一齣金融市場崩盤的戲碼。
最新的CDS數據顯示,市場定價預期瑞信在未來5年內宣布破產的可能性為23%,這引發了當前的瑞信與2008年的雷曼兄弟之間命運的比較。
另外,也有人拿瑞信當前的情況與2016年德意志銀行面臨的困難進行比較。分析人士指出,當時德銀面臨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相關的聯邦調查,CDS同樣飆升,債務評級被下調,不過最終德銀籌措近80億美元的新資本,且支付了低於預期的和解費,成功度過破產危機。由於瑞信與德銀的相似性,因此,瑞信也成為造成歐洲銀行業陷入困境的主要不穩定因素。
尤其,瑞信早在2021年之際,受Archegos Capital爆倉和Greensill Capital破產的「雙重暴擊」,這讓瑞信損失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並撤換投行主管跟首席風險管理師。
穆迪資深副總裁羅卡提(Alessandro Roccati)受路透訪問時表示,瑞信今年下半年可能持續虧損,若CET1低於13%,穆迪的評級可能更加負面。
不過,對於瑞信當前的財務危機,美國學者安杰(James Angel)提出了比較積極的觀點,他認為,瑞信不是雷曼兄弟,現在也不是2008年,當下的金融市場已經與當年有很大不同,銀行業有著更嚴格的監管,瑞信危機更像是個案,而非系統性問題,因此「雷曼時刻」不會重演,也不再會撼動全球金融體系。
而瑞信則於7日宣布,要回購包括價值約9.79億美元的歐元和英鎊債務證券,以及不超過20億美元的美元債務證券。目前,瑞信試圖重整旗鼓,並計畫於本月27日對外宣布重要戰略評估。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