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正爆發能源危機,缺電及通膨也成為全球面臨的挑戰。全球首富馬斯克呼籲世界各國應該增加核能發電外,更看好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搭配電池儲能裝置與連結傳統高壓配電線,將成為永續能源未來的主要解決方案,整合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至智慧電網是值得投資的目標。
因核融合仍是高成本的能源,在現有反應器在啟動時所需耗用的能源,仍遠高於發電量,相對太陽這個不需燃料與服務的天然熱核反應器,是應優先善用的綠電來源。
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收件完成
台灣綠能政策正是重壓馬斯克看好的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而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第一期選商收件已在9月30日截止,或許有望發展成等待開獎的作夢題材。
第三階段目標在二○二六年到二○三五年建設15GW,首波釋出二○二六年及二○二七年兩年共3GW的裝置容量,預計選出六家開發商,每家分別獲配500MW,相當每年併網容量1.5GW,大幅推升綠電併網規模。預估每500MW需投資金額約九百億元。
除了價格競標,還會評比國產化的產業關聯性項目及加分項目,成為各風場競爭的主要戰場。上緯投控(3708)投資的上緯新能源與永冠-KY(1589)、雲豹能源(6869)、天力離岸(6793)等國內廠商籌組「離岸風電台灣隊」,是目前台灣唯一由在地開發商所組成的團隊,以苗栗離岸風電計畫二(海碩)、苗栗離岸風電計畫三(海盛)兩案投入第三階段競標。其餘競標廠商則是以本土廠商與國外廠商合資成立新公司的混種國產化模式。
GDP貢獻度越來越高
此次共有八家開發商計十七個風場,將在選商競爭八搶六,目前已通過環評初審的有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的渢佑及渢妙風場,上緯新能源SRE的海碩及海盛風場,北陸能源的北能及加能風場,台亞風能的環洋風場等。
初審後通過環評大會審查的有沃旭的旭風二號、三號風場,天豐新能源SBR的達天及又德風場。另在上階段取得政策環評的有沃旭大彰化東北風場、CIP福芳風場、JERA與Corio的海鼎一號、二號、三號風場,RWE與亞泥(1102)合作的竹風風場等。
這些與台廠攜手投標的外資,不乏有早已在台灣投資的廠商,像是風電開發商沃旭、CIP也成為帶動今年僑外投資核准金額大幅成長的重要功臣。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年一至八月的僑外投資核准金額一○三.八億餘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8.6%,可看出離岸風電產業對台灣GDP也開始產生實質貢獻。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指出,今年GDP成長率3%以上,當中就有1%是來自太陽能及風電等綠能貢獻,且非單一年度、而是長期貢獻,顯示綠能已是不可忽視的產業。
本文作者:高適
(本文摘自《理財周刊1153期》)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