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經營權之爭走向落幕,集團股價失去策略性買盤支撐?今天(28日)台股早盤大跌近3百點再度破底,長榮(2603)盤中大跌逾5%、長榮航(2618)一度重挫超過9%,跌幅都比大盤更深。

據鏡週刊報導,長榮集團大房長子張國華及三子張國政經過多次會談,達成解散集團兩大控股公司,兄弟各自拿錢走人共識。據了解,二房獨子張國煒也未持反對意見,而大房二子張國明本就無意爭經營權。

長榮集團兄弟之爭提前落幕,專家分析,對長榮集團旗下海空兩大事業體而言,貨櫃海運龍頭長榮可享利多,因哥哥派無須再捍衛經營權,有希望拉高股息,對維護股東權益較有利;但長榮航因弟弟派先前砸近50億元敲進15.6萬張,現隨同盟瓦解,不乏籌碼鬆動可能。

弟弟派透過長榮國際自6/16起加碼長榮航,合計投入近50億元,加但因持股成本高,手中股票仍套牢,雖不一定會拋售持股,但相對也失去經營權之爭的策略性買盤。

長榮家族紛爭近日出現變局,有最強姊夫之稱的鄭深池自4月6日接下集團台灣控股公司長榮國際董座一職後,突然在昨(27日)宣布辭職,緊接著,自4月14日回鍋擔任立榮航空董事長職位的星宇航空董座張國煒,也接著宣布辭去立榮董座。

鄭深池及張國煒辭職理由,皆為「階段性任務結束」。鏡週刊報導,從兩人各自發表的聲明來看,原因與素來低調的張國政已和大哥張國華會晤多次,雙方建立起溝通管道,家族紛爭有望朝向和平落幕有關。

因此,張國煒選擇全力衝刺星宇航空,鄭深池則說自己依照初衷,退出與長榮經營權有關之任何事務,祝福所有長榮人。而向來無意爭經營權的張國明,其所屬的財團法人祥陽慈善基金會,也同步辭任長榮國際董事職務。

究竟張國華、張國政兩人在多次會晤後,達成什麼共識?鏡週刊調查,兄弟們將朝著解散巴拿馬長榮國際以及長榮國際的方向走,先解散再清算,雖然過程耗時,且需再經相關程序,但為「現正進行式」。知情人士透露:「就如同KH(張國華)先前對外說的,解散集團兩大集團控股公司,四兄弟拿回各自該拿的錢。」

知情人士指出,張國明及張國煒如無意外就是拿錢走人,「KM(張國明)本就無意爭經營權,KW(張國煒)可以拿去挹注在將登興櫃的星宇航空,至於KH跟KC(張國政),就看要不要各自持續去增加海運或航空的持股。」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長榮航 #長榮 #張國煒 #經營權 #長榮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