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第12周下跌,較上周續跌306.64點,來到2,847.62點,跌破3,000點大關,創去年4月中旬以來新低,再崩9.72%,續創疫情來單周最大跌幅,其中跌幅最重的是美西線,一口氣重摔逾22%,快速降至去年4月中旬以來新低價位,跌幅為三大長程航線中最劇烈;法人表示,美西線跌跌不休,中小型航商或是高價租船恐將面臨損益邊緣,大陸清零停產重啟,加上歐美庫存偏高需要時間消化,預估貨量仍將持續下探。
貨櫃一哥長榮(2603)即將現金減資6成,預計9月6日為舊股票最後交易日, 9月7至16日停止市場買賣,新股票將自9月19日起上市交易,慘遇「跳船」賣壓,上周五(2日)收盤直逼79.2元前低,長榮單周跌14.76%,陽明(2609)跌14.75%、萬海(2615)跌16.22%,其中陽明及萬海已跌破前低。
亞系外資最新投資報告指出,隨運價觸頂反轉、2023年至2024年產業下行循環看來無可避免,航運股將面臨開啟族群大規模降評,包含降評長榮「中立」,股價預期由215元殺至90元,還一口氣降評中遠海與赫伯羅德(Hapag-Lloyd),維持對東方海外「賣出」投資評等,研究範圍中僅剩馬士基(Maersk)、海豐國際為「買進」。
外資推估,長榮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58.5元,但到了明年EPS將驟降至10.27元、大減超過8成,2024年還要再腰斬到5.35元,獲利下滑速度驚人。一路看多的本土投顧也提出相同看法,認為降評長榮的理由是庫存升、需求降、物流改善,研判旺季不旺,淡季可能更淡,運價易跌難漲,同步調降長榮、陽明及萬海評等至中立。
美國今年6月零售業庫存創新高,造成貨櫃運送需求疲弱,使得塞港趨緩,物流改善,貨物運送天數縮減,貨櫃船舶周轉次數上升,對運價造成壓力;本土投顧表示,貨櫃旺季集中在7到10月,7月、8月最旺,但7月SCFI運價指數月減8%,8月月減19%,依照過去的歷史慣例,一旦旺季不旺,緊接著恐怕出現淡季更淡。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