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美國晶片法案」使投資人擔心將對亞洲半導體業者帶來全面競爭衝擊,但美系外資出具報告認為,鑒於更高的生產效率,預期消費性半導體的製造中心將留在亞洲,且政府主導方案不會實質改變半導體產業周期性,對台積電(2330)和三星維持「優於大盤」評等。
美系外資表示,「美國晶片法案」對半導體業提供520億美元資金,包括390億美元規畫5年內透過稅務優惠等補貼在地半導體製造業、110美元用於商務部開發及研發專案、20億美元用於專注國防半導體安全供應來源的「美國晶片基金」。
美系外資指出,每年約100億美元的補貼,與台積電年度資本支出約400億美元、三星對邏輯半導體資本支出約100億美元規模相比仍相對較小,而每年20億美元的研發預算,則與台積電每年50億美元的研發支出未相差太多。
雖然投資人擔心「美國晶片法案」將給亞洲半導體產業帶來全面競爭、且未來幾年全球半導體供應可能過剩。但美系外資指出,美國並非唯一補貼半導體產業投資的國家,事實上「美國晶片法案」對台積電的美國業務亦有幫助。
美系外資與設備供應商的調查顯示,台積電的美國晶圓廠可能從「美國晶片法案」獲得約10~20億美元補貼,約是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120億美元資本支出的10~15%。至於20億美元的「美國晶片基金」,應該不是台積電和三星的聚焦領域。
美系外資指出,台積電目前在美國新業務的主要問題,仍在於晶圓廠工程師人力不足;同樣的問題可能適用於英特爾和格羅方德。因此,美系外資認為美國新晶圓廠的實際量產可能會晚於預期。
而以中芯國際過往的晶圓廠擴產狀況為例,美系外資指出在半導體產業下行時期,設備安裝進度可能放緩。由於半導體業者可控制設備安裝時程,因此認為政府主導方案可能不會實質改變半導體產業周期性。
對於晶圓代工廠,美系外資對台積電和三星維持「優於大盤」評等,認為鑑於更高的生產效率,亞洲仍是消費性半導體的生產中心。而美國唯一具規模的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亦維持「優於大盤」評等。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