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交所寄望中概股回流帶來更多資金流入港股之際,新加坡交易所也向中概股招手。新加坡交易所行政總裁羅文才接受採訪時表示,繼蔚來汽車5月在新加坡第二上市後,其他公司也可能會仿效,預期未來幾個月,會有更多美股中概股到新加坡掛牌。
中美監管部門的審計角力至今仍未落幕,為了因應遭到美方以違反「外國公司問責法」強制下市的風險,多檔中概股已在港進行第二上市或雙重上市。另一方面,目前至少有11家在中國註冊的公司,同時在美國、新加坡兩地上市。
綜合港媒報導,羅文才表示,如果市況有利,這些中資企業可能會到新加坡上市集資,否則這些企業只會在新加坡進行技術性的第二上市。新交所7月和紐交所簽訂協議,加強雙重上市等方面的合作。羅文才表示,該協議允許已上市的公司考慮在另一海外交易所上市,而新交所和紐交所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有利這方面的市場推廣。
早在6月上旬,新交所執行副總裁保得勝(Pol de Win)曾表示,新交所正加緊和尋求在美國或香港以外上市,且有意提高東南亞知名度的中資企業洽談,已經接觸逾100家企業,涵蓋金融科技、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等,希望能吸引估值在5億~10億美元的企業,在新加坡第一或第二上市。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歐冠昇近日預期,中資企業最新行動短期可能帶來更多資金流入香港市場,但重申更希望企業可自由選擇上市地,並且是因為香港市場活力、流通量與監管環境而選擇在港上市,不希望香港成為這些企業的唯一上市選擇。
歐冠昇又指,中概股決定從第二上市轉為主要上市,反映企業相信香港市場。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