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今(23)日公布7月工業生產指數與批發、零售、餐飲業營業額統計兩項重要經濟數據。7月的工業生產與製造業生產指數分別是135.9、136.88,都創歷年同期新高,分別年增1.12%、1.03%,主要原因是受惠於科技與數位需求;隨著疫情消散,批發、零售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分別年增2.5%和17.2%,餐飲也創最大增幅75.8%,主要是去年疫情衝擊基期較低之故。
首先,在製造業方面,電子零組件生產指標年增9.26%創歷年同期新高,是我國製造業成長的動力火車頭;其中,積體電路業者因為手機新品備貨、高效運算和車用電子相關晶片需求旺盛等利多因素,年增21.89%;另外,受惠於雲端服務需求帶動伺服器、路由器、交換器和電設備零件加大生產,電腦、電子與光學製品年增12.2%;唯獨固態硬碟部分,由於筆電需求下滑,抵銷了資訊電子產業的增幅。
傳產方面,由於終端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客戶端進行庫存調整,下單轉趨保守,導致化學原材料業年減18.36%;基本金屬業年減19.55%;機械設備業年減6.71%;不過,由於暑期銷售旺季、新車熱銷,激勵了小型轎車、小型電動轎車和小型貨車的增產,以及汽車零組件外銷訂單增加,讓汽車和相關零件業者年增7.16%。
在第三級產業的部分,則明顯可以看出服務業正在努力從疫情時期的谷底回血重生。零售方面,因為疫情趨緩、人潮回流,7月零售業營業額增至3559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17.2%,連續11個月正成長;進一步來看,百貨公司、便利商店、布疋及服飾零售業、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藥品及化粧品零售業,分別有104.5%、13.8%、77.3%、24.1%及20.2%的年增率,主因是去年7月正值疫情,導致的低基期的緣故。
另外,和生活最相關的超級市場、資通訊及家電設備零售業則因去年同期時,正逢疫情遠端生活採購潮,基期偏高,分別年減4%及2.1%。
餐飲業方面,因疫情降溫加上國旅補助上路,以及暑期旅遊潮帶動外食消費增加,讓7月餐飲業營業額增到748億元,由於去年因為疫情,許多餐廳無法開業,造成基期較低的緣故,所以7月餐飲業也創下有資料統計以來的最大年增幅75.8%。
不過,批發業的部分,儘管7月業營業額為1兆321億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2.5%、連21個月正成長,但因全球通膨壓力升高,導致終端消費動能轉弱。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