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7月以來力守新台幣30元防線,但在國際美元指數衝高下,19日終於放手,一舉站上3字頭,後續是否成為新常態,仍全看央行的態度而定。

觀察下半年來這波新台幣貶值,主要是第三季進入台股現金股利發放的高峰期,總計現金股利高達2.35兆元新高紀錄,以外資占比約4成計算,將領到約9,400億元,換算逾300億美元。且外資7月賣超台股172億元,8月以來至19日再賣超417億元,代表領到的現金股利大部份均匯出,光靠出口商拋匯不足以支應,央行因此必須進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形成實質阻貶的結果。

根據央行月初發布的7月外匯存底餘額,月減11億美元,變動原因主要是「維持外匯市場秩序進場調節」,即短期匯市供需失衡。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新台幣貶值不利緩和輸入性通膨壓力。

央行總裁楊金龍去年底預告,今年貨幣政策朝向「緊縮」,3月雖與美國聯準會(Fed)同步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但考量這次通膨屬於輸入性通膨,升息僅為緩和預期心理,實際效果有限,尤其升息影響層面大,如企業及民眾的利息負擔加重,因此6月縮小幅度升半碼,搭配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

反觀對付輸入性通膨,維持新台幣的購買力更直接,央行在3月、4月一波外資擴大匯出時,即連續二個月進場調節阻貶,進入第三季之後,面對台股現金股利匯出,更力守30元防線不放鬆,維持新台幣相對較高的購買力。統計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大幅貶值,但上半年NEER僅小幅下滑0.83%,同期間韓元NEER大跌2.54%,日圓NEER更重跌達二位數13.27%。

預料9月底前若外資匯出方向不變,且後續國內通膨沒有明顯回落至3%以下,央行仍會進場阻貶,但應不會再死守2字頭,主要以維持新台幣相對較佳購買力為主,3字頭成常態機率高。

#阻貶 #央行 #新台幣 #購買力 #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