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團隊負責人陳盈州15日表示,疫情促使人們更加重視供應鏈中的人權治理相關議題。企業應以永續經營治理觀念出發,確保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並完善永續發展。透過人權盡職調查,檢視企業及合作廠商勞動情況與合法性,以策略性角度擘劃完善的人力資本藍圖。
台灣氣候變遷相關政策與法規陸續公布,供應鏈中的永續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之一,舉凡供應商廢棄和排放物之處置與回收、能資源使用效率、公司治理、勞工安全等永續風險,都可能對企業營運造成衝擊。
呼應全球淨零意識,藉由政策幫助企業實施去碳轉型外,台灣也將淨零排放入法,並預計最快於2024年起徵收碳費。勤業眾信建議,企業應透過「治理、減碳、資金及財務」四個面向提前布局去碳策略,將有機會協助解決台灣法律合規的要求與國際品牌對供應鏈減碳管理的需求。
治理面向可透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評估框架導入,有效透過社會經濟情境分析,衡量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減碳面向則是利用企業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 釐清企業碳排熱點與減碳改善空間,運用系統性的評估工具,配合審查驗證機制,有效提升去碳策略的可行性與可信度。
在資金策略面向如活用例如碳權交易、永續債券等綠色金融工具提升資本運用的效益;財務方面像是在去碳過程中,透過發展內部碳定價等策略與規畫,引導溫室氣體減排專案的投資與改變企業內部行為。
去碳行動環境層面議題固然為國際趨勢,然而,治理中人權等議題也極受重視。今年八月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舉行ESG工作坊,關注人權議題並落實與支持《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討論投資人如何利用人權盡職調查避免投資的企業對人權的侵害。
員工是企業重要的利害關係人,企業應從多元組織與管理情境中發揮人力資源管理的價值,從治理層面完善永續發展。企業與投資人應進行人權盡職調查,盡速檢視其企業自身、海外子公司及合作廠商於勞動法規的遵循情況,同時參考UNGPs,結合組織變革與風險辨識,由策略性角度出發,擘劃完善的人力資本藍圖。
社會層面上追求人類共好的永續發展目標也是企業履行ESG的重要關鍵,勤業眾信致力成為專業永續服務組織,除了提供客戶永續發展服務外,更秉持卓越永續信念創造社會價值、落實永續經營,持續帶給社會正面力量。
勤業眾信日前參加「2022年亞太行動博覽會」,在為期三天的展覽中安排「E-Body健檢」,由永續專家提供企業諮詢,讓企業了解自身永續進度與去碳發展情形,以完成永續旅程;同時也安排有獎徵答環節以助民眾提升對環境、社會與治理的認知。期望透過各項活動,協助企業完善永續發展,也讓民眾了解永續的重大意義。
本次亞太行動展覽勤業眾信以「減量、回收、再利用的精神」為主軸,採電子宣傳品和可重複使用之紙本宣傳品樣本取代傳統一次性紙本文宣展現環保精神。
同時,運用勤業眾信的代表企業綠,透過「小綠點大力量」的品牌精神,貫徹從個人至社會的綠色意識,期待在永續這條道路上,與各界夥伴發揮共創影響力,落實ESG行動並回饋給客戶及社會大眾。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