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報導,浙江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陳直平6日在省疫情防控工作記者會介紹了BA.5變異株特點稱,Omicron BA.5變異株存在更強傳染性和免疫逃逸,但其致病力並沒有明顯增強,大陸近期幾次BA.5變異株疫情的防控實踐也提示,現有的防控措施仍然有效。

浙江金華義烏市2日接外省密接協查函,發生1起省外輸入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經病毒基因測序,為Omicron BA.5.2變異株,且與省外疫情發生地區的毒株高度同源。至6日14時,浙江該次疫情已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28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90例。

「BA.5.2變異株屬於BA.5進化分支的亞分支。截至8月5日,世衛組織獲得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樣本統計顯示,BA.5已在100多個國家/地區被檢測到,成為全球主要流行株。」陳直平表示,該毒株傳播能力較之前的毒株有顯著增加,以基本再生數(R0)來衡量(R0指沒有或很少採取公共衛生措施、所有人也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者對其他人的病毒傳播力):在人們沒有取得免疫力的情況下,早期傳播的新冠病毒原始株R0值約為3.3,Delta變異株的R0值約為5.1,Omicron早期變異株BA.1的R0值約為9.5,Omicron BA.2的R0值約為13.3,BA.5比BA.2更具增長優勢,R0值可能達到18.6。

據指出,與之前的毒株相比,Omicron BA.5也出現了更為明顯的免疫逃逸現象。有研究顯示,未完全接種疫苗和完全接種過疫苗的BA.1和BA.2感染者血清對於BA.5的中和作用,相比之前的變異株,存在不同程度下降。

「BA.5變異株仍屬於Omicron變異株,其傳播方式仍然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最重要的防控手段還是阻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這些措施包括規範戴口罩、手衛生等防護、保持社交距離、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等。」陳直平表示,大陸在目前的防控背景下,除上述個人防控措施外,提倡大家根據轄區內常態化防控的要求,積極落實定期核酸檢測、主動掃場所碼等公共防控措施。

#BA.5 #變異株 #Omicron #R0 #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