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向來是存股族最愛,但理財達人雨果認為,挑選存股標的時,相較股息配發率與殖利率,更該看公司是否還能成長,或至少選擇營運不會萎縮的個股,除認為食品、超商等民生產業龍頭展望更穩健,若著重每年固定領息,與其買進金融股,還不如直接投資0056或00878等高息ETF。

雨果在臉書《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發文指出,這幾年很多人在鼓勵存股,不少人在討論存股標的時都會問到金融股,會建議金融股的原因不外乎是銀行不會倒、風險很低,而且幾乎每年配息,可以安心的存,但他也坦言自己較不偏愛,甚至不太會考慮金融股。

首先他認為,存股最好是可以存到公司營運還在成長階段的股票,或許當時的現金股利不高,換算殖利率只有2%~3%,但是因為公司還在成長,股價會持續成長。所以現在買進的股價,若在2年後成長了1倍,你不但帳面上賺到1倍價差,如果股利發放率維持一樣,現金股利的殖利率也會由3%變成6%。

舉例來說,如果在2013年以100元買進台積電股票,當時現金股息3元,換算殖利率為3%,一直持有到股價300元,當年的現金股利是9.5元,這樣你除了帳面上已賺到200%的價差,殖利率也會來到9.5%。

因此,挑選存股標的時,不要太在意該公司的股息配發率與股利殖利率多少,而是要先看這家公司是否還能成長,未來的果實會更甜美。

如果無法判斷公司是否還會繼續成長,雨果建議,至少要找到公司營運不會萎縮的個股,畢竟未來能夠賺一樣多的錢,才有機會可以發放跟現在一樣多的現金股利,這時候計算殖利率也才有意義。

舉例來說,食品類股與超商等市占率已經很大的民生必需品,就比較符合這個條件,要再大幅成長的可能性不高,但景氣不好時也不容易影響業績。至於金融股不建議存的原因有幾點:

1.台灣銀行股幾乎都不符合「公司營運還在成長」的條件:銀行主要業務是放款,利率高低與景氣影響收入很大,以現在利率還偏低的情況,銀行獲利難度增加,需要投資其他理財與保險商品來增加獲利,而金管會對金融業規定嚴格,一個不太會成長的產業或公司,你只能期待他維持就好。

2.銀行獲利最易受景氣波動影響:先不說2008年金融海嘯,最直接衝擊的就是銀行業,只要碰到景氣不好,企業有還款困難,銀行就會產生呆帳,景氣不好很多人失業,也恐導致很多人房貸還不出來,銀行又有呆帳,再來是景氣不好,政府要調降利率刺激經濟,銀行獲利空間又被壓縮,幾乎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到銀行的獲利能力。

3.台灣金融法規相當嚴格:無法像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發展有更好獲利空間的業務,所以台灣的銀行獲利能力有限,台灣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幾乎是不太可能。

4.官股銀行要背負政府政策扶植特定產業:譬如兩兆雙星的DRAM與面板、高鐵、南向政策、離岸風電等,如果有聯貸案違約,官股銀行幾乎都要認賠虧損,無法完全以投資人獲利為主要營運目的,自然多少影響獲利與配息。

雨果表示,雖然台灣的銀行幾乎不會有倒閉風險,但也不保證每年都很會賺錢,如果只集中投資某2~3家銀行,風險還是不低,只要有1家銀行踩中地雷,當年現金股利驟減,對你的資產報酬率影響絕對不小。

投資金融股的人多著重在每年固定領現金股利,其實這樣還不如直接投資高股息ETF,如0056或00878,一樣不會有倒閉風險投資,還能分散到數10檔不同產業的股票。

除了殖利率有5%上下,如果價格買的低一點,殖利率還更高,更不需要花時間研究哪家銀行營運比較好,他的結論是,金融股不是不能買、不能存,只是相較於買進金融個股,會更傾向高股息ETF。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或ETF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ETF #殖利率 #存股 #0056 #金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