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旺季來了,8月有中元節、父親節、七夕等節日輪番報到,包括網家、蝦皮購物、Yahoo奇摩購物、樂天等都摩拳擦掌,準備搶攻8月節慶商機,為下半年營運衝刺。但連虧2季的季軍網家,能靠旺季和補貼戰翻身,超車市佔近6成的momo嗎?
據工商時報報導,時序進入下半年,電商產業旺季到,但挑戰也不少。雖然近兩年來疫情帶動線上消費滲透率快速增加,台灣B2C電商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但目前來說,補貼戰仍然激烈,加上原物料與運費齊漲,連帶影響營運,加上市場大者恆大態勢底定,對中小型電商將更辛苦。業者更直言,這兩年的電商競爭比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都還要激烈。
調查機構Euromonitor資料顯示,2018~2022年各國線上消費滲透率持續往上,特別是2020年開始受到疫情影響,線上消費的次數跟金額增加,帶動線上消費滲透率明顯提升。
以台灣來說,雖然民眾開始與疫情共存,但消費者在線上的習慣已經養成,是無法回頭的趨勢。台灣網購在整體零售滲透率約15%,比例仍低於韓國、中國,代表台灣在B2C線上購物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不過對電商來說,雖然市場龐大,且下半年邁入旺季,卻仍然充滿挑戰。首先,市場近兩年重新洗牌,大者恆大態勢在近年來更明顯,資策會MIC調查指出,消費者最常用的B2C平台,由蝦皮24h(61%)、momo(59%)奪下冠亞軍,昔日電商龍頭網路家庭PChome24h購物則退居老三(43%),Yahoo購物中心(23%)居第四。
以營收獲利看,雖然2021年有疫情紅利而基期較高,momo富邦媒(8454) 2022年上半年仍繳出營收年增18%的成績,上半年歸屬母公司獲利16.57億元,與2021年同期持平,每股盈餘7.59元。
網家(8044)上半年營運欠佳,營收呈現年減1.44%。網家第二季財報尚未公布,但第一季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損3,200萬元,每股稅後淨損0.25元,已連續兩季虧損。本土法人報告認為,市場競爭激烈,B2C業務遭逢多重逆風,加上競爭對手蝦皮購物「實體店到店」服務變相補貼運費搶市,恐再次影響交易市集,對網家今年營運持平看待,股價維持中立看法。
規模較小的電商如夠麻吉(8472)第一季每股淨損0.91元。創業家兄弟(8477)營運狀況也不佳,第一季稅後淨損0.26億元,每股虧損0.82元,光是第一季的虧損幅度就快追上2021年全年。
業者表示,電商市場各類型的補貼戰仍持續,資源多的業者擁較大優勢,尤其2021年第四季實體零售與各垂直電商,皆加大線上銷售資源,且投放廣告成本持續上升,電商獲利受嚴峻挑戰。
此外,疫情打亂供應鏈供貨腳步,原物料與運費大增,通膨嚴重,也影響營運表現。業者直言,「近兩年來的競爭遠比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都要激烈」。
不過好消息是,電商上半年受供應鏈不如預期影響,目前已逐漸緩解,下半年電商供貨狀況預計恢復到原本狀態,不同品項的缺貨問題也將逐步解決。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