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三表示,自4月以來,全球經濟前景已「顯著惡化」,有鑑於諸多風險升高,她無法排除明年全球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喬治艾娃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該基金將在未來幾周內下修對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3.6%的預測,為今年以來第三次調降預測,目前IMF經濟學家仍在敲定最新的數字。
繼4月下修經濟展望後,國際貨幣基金預計將在7月底發布今明兩年的最新預測。
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達到6.1%。國際貨幣基金4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時,將2022年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測從1月的4.4%下修至3.6%,將2023年GDP增長預測從3.8%下修至3.6%,並警告通膨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明確且急迫」的危險。
當時該組織將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今年GDP增長預測從4.0%下修為3.7%,將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年GDP成長預測從4.8%下修為4.4%。此外,IMF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2%,明年為2.9%。
喬治艾娃周三表示,自我們上次在4月發布更新的報告以來,經濟前景已經顯著惡化,因為通膨更加無所不在、利率調升幅度更大、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以及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相關的制裁升級,「我們正處於驚滔駭浪中」。當被問及她是否能排除全球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時,她表示:「風險已經升高,我們無法排除這個可能性」。
她表示,最近的經濟數據顯示,包括中國和俄羅斯等部分大型經濟體在第二季陷入萎縮,而2023年的風險甚至更高,「2022年將是艱難的一年,但2023年可能更加艱難,經濟在2023年陷入衰退的風險已經升高」。
由於投資人越來越擔心經濟衰退風險,周三美國部分債息曲線連續第二天出現倒掛情形。當長天期債息低於短天期債息時,通常被視為是經濟即將衰退的可靠指標。
聯準會主席鮑爾上個月曾表示,聯準會升息的目的不是為了觸發經濟衰退,而是為了全力抑制物價,即使這可能導致經濟放緩。 喬治艾娃表示,金融環境持續緊縮將使全球經濟前景更為艱難,但控制住飆漲的價格至關重要。她表示,現在的全球前景比兩年前更加錯綜複雜,包括美國在內的能源出口國形勢較好,而能源進口國將陷入掙扎。她並表示,基於恢復物價穩定的緊急與迫切,經濟增長放緩可能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此外,她警告財政和貨幣政策背離的風險越來越大,各國應審慎調整這些舉措,避免財政支持措施破壞央行控制通膨的努力。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