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挽救經濟疲態,在內需消費熱情不振、外在環境影響貿易下,投資掛帥成經濟復甦主動能,傳大陸下半年將推出一連串財政政策,包括第三季成立規模人民幣(下同)5千億元的國家基建投資基金,用以支持基礎建設。
路透5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大陸規劃設立5千億元的國家級別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來刺激經濟,該基金預計會在第三季成立。
據大陸國務院5月底公布救經濟重點政策、共33項的「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當中表示要加快水利、交通基建項目的規畫與支持,也提到如3千億鐵路建設債等措施,但並未提及類似國家基建基金等項目,市場關注是否經濟復甦力度不如預期、再有加碼政策。
專家分析,當前大陸剛解封不久,加上全球通膨背景,雖然有諸多提振內需措施,但民眾的消費情緒仍大受影響,房地產市場也持續低迷;海外貿易則充斥不明朗因素。上述原因使大陸需要仰賴投資來帶動經濟總量。
知情人士還透露,除大規模基建基金外,大陸預計在第四季發行2023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先行額度。
大陸財政部在2021年12月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兆元,2022年全年額度為3.65兆元。雖然財政部已要求地方政府上半年用盡多數額度、8月底前用畢,但在保經濟壓力下,可能一進入10月立即又下達大規模專項債額度。
另一方面,人行日前支持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設立總規模3千億元的金融工具,用於補充投資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
市場分析,受到全球貨幣緊縮與通膨影響,預計大陸貨幣政策在這波提振經濟任務裡能施展拳腳的空間不多,持續加大力度的財政政策是更被關注的重點。
人行貨幣政策委員王一鳴6月底向財政政策大力喊話,認為積極下還需要加大力度,應考慮上調赤字水平,甚至考量發行不計入赤字的特別國債。但財政體系人士看法略有不同,中國國債協會長、陸財政部金融司前司長孫曉霞6月曾表示,應觀察兩個月、待各項經濟政策釋放,再判斷是否發行特別國債,並認為提高赤字率的選項先於特別國債。
花旗7月初的報告指出,當前大陸已在政策性銀行方面有不少資金部署,包括日前3千億元金融工具,認為在此調動後,發行特別國債的機率已經下降。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