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2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晶片法案卡關,讓美國及亞洲多家半導體業者像熱鍋上螞蟻,甚至公開喊話,如果美國未能通過晶片法案,將不得不推遲或縮減在美國的投資。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該法案通過後,將提供有意在美國投資的芯片業者減免稅收與補助,近期許多在美國的半導體投資都是與此法案有關,但美國國會兩黨就法案細節僵持不下,歷經一年多的協商還是卡關。

英特爾已經宣布推遲俄亥俄州新廠的動土典禮,並公開表示,「我們依然在計畫興建俄亥俄州新廠,但晶片法案的資金流動比我想像中還要慢,我們仍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完成。」英特爾也透露,如果法案進度不如預期,可能會轉往歐洲投資。

此外,格芯也喊話,「晶片法案的命運將影響公司擴大美國生產能力的速度與腳步。」格芯原本預計砸下10億美元在紐約州北部興建一座晶片廠。

與此同時,亞洲晶片製造商認為,晶片法案對生產轉移到美國相當重要。台積電雖然已經開始在亞利桑那州,興建120億美元的晶片廠,但與美國同業的態度一致,都強調建設速度取決於美國的補貼政策。

環球晶在6月底宣布要赴德州興建工廠,但董事長徐秀蘭表示,如果該工廠要落實,美國的補助措施將是重要的關鍵,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在11月開工建廠。有位不具名的高階主管透露,如果無法通過此法案,最終可能不得不調整計畫。

報導提到,目前晶片法案支持者希望在7月取得突破,如果無法實現這項目標,並進入8月的休會期,那麼晶片法案的前景會變得相當艱難,這也是許多業者近期積極表態的主要原因。

#台積電 #英特爾 #晶片業 #晶片 #半導體